2006年产广汽丰田凯美瑞年检时尾气排放无法通过

来自:来源网络
6年前
已收藏
收藏
阅读数
902
回复数
1

背景

车型:2006年产广汽丰田凯美瑞,发动机型号为1AZ。行驶里程:17万km。

现象

用户反映该车年检时尾气排放无法通过。

方案

检测报告显示,车辆在低怠速时CO(%)为98,高怠速时CO(%)为107,而这2项数据的标准值分别为0.8和0.3(图1)。 为了验证故障现象,维修人员使用本公司的尾气检测仪重新检测,发现检测数值基本一致。 检查车辆发动机工作状况,怠速正常,加速良好,排气管也没有异常的黑烟,用诊断仪检测没有发现故障码。用户也反映车辆油耗及动力都正常,一直按规定进行保养,并没有进行过其他维修。 读取发动机数据流,发现空燃比电压反馈为3.31V,短期燃油修正值为2.3%,长期燃油修正值为10.1%(图2)。 这些数据说明发动机控制单元检测到混合气处于过稀状态,所以控制系统相应地增加喷油量。 进行发动机各系统基本检查。检查进气系统,管路及接头连接良好。检查排气系统,接口连接正常没有漏气,拆下排气管前段,用手电照射三元催化器内部,未发现堵塞现象。连接燃油压力表检查油压,在正常范围内,加速时油压也有上升,说明燃油泵工作正常。测试喷油器雾化良好,喷油量也在正常范围内。检查各缸火花塞,只有轻微发黑现象。 以上检查没有发现异常,于是再次读取发动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清洗喷油器后短期燃油修正值变为6.2%,长期燃油修正值变为7.0%左右。观察加热型后氧传感器长期处于0.83V的离电压状态,没有任何变化。为了判断是加热型后氧传感器故障,还是氧含量真的较少,按照维修手册的说明进行主动测试,增加25%喷油量时发现加热型后氧传感器数值变为0.93V,减少25%喷油量时数值变为0.07V,这说明传感器工作性能良好。根据发动机尾气排放控制原理和以上数据分析,三元催化器内部催化性能下降导致车辆CO排放不合格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没有设备可以直接检测到三元催化器内部催化性能,但是根据催化转换原理,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由于氧化反应会产生大量的反应热,因此可以通过温差对比来判断三元催化器的性能。于是维修人员起动发动机,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并将发动机转速保持在2500r/min,然后用数字式温度计测量三元催化器进口温度为227℃,出口温度为237℃,温度差仅为10℃,而其他车辆都在50℃以上,因此确定三元催化器内部催化性能下降导致故障。

备注

更换三元催化器,重新检测车辆尾气排放,CO(%)下降到0,车辆年检时尾气排放项目顺利通过。

上一篇下一篇
参与回答(1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nickname}}{{item.pubtime}}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1.nickname}}回复 {{item1.othername}} {{item1.pubtime}} 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查看全部回复{{item.replylist_count}}条 查看全部
收起回复 收起全部
{{isLoadList==1?'加载中...':(isLoadList==2&&(list.length <=3||(list.length>3&&!is_hidden))?'没有更多内容了':'查看更多回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