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经历了从探索期,到培育期,再到快速发展期的过程,在逐渐走向成熟的路途中,岀现的隐忧也值得我们关注。 (1)电动汽车起步早,布局早。 我国电动汽车布局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电动汽车研究开发作为国家“863计划”的重大专项之一,从那时起就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 随着研发不断进行,形成了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动力电池技术”“驱动电动机技术”“整车电控技术”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三纵三横”电动汽车研发格局(图)。
十几年来,虽然“三纵三横”内容有所调整,但框架和本质内容都没有大的变动。
经过9年多的积累,一直到2009年,科技部等部门启动了“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即通过财政补贴,用3年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我国电动汽车吹响了大规模示范推广的号角,开始了蓬勃发展。
(2)宏伟目标:200万辆。
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可以称为我国电动汽车现阶段发展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在规划中提出了以下两个“硬性目标”:
①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
②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先后发布了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大量政策来支持电动汽车发展,购车补贴、不限牌、不限行、免购置税等多重红利相继到来。
(3)电动汽车快速增长。
在政策不断支持下,取得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电动汽车销量每年节节攀升。我国电动汽车销量统计见下图。
2009年启动的“十城千辆”推广示范(图1.8),
3年时间一共有三批十五个城市参与其中,共计推广了2.7万辆电动汽车。
到了2014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达到了7.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了300%。
到了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一举达到37万辆,同比增长近400%,也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
2016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突破50万辆,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50%,实现产销量、保有量、充电桩建成数量全球第一。
(4)电动汽车迈向成熟,隐忧相伴。
如果以电动汽车销量占比汽车整体销量的市场渗透率作为指标来看,我国电动汽车市场也经历了从探索期,到培育期,再到快速发展期的过程。
2009年之前,我国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低于0.01%,这个时期我国电动汽车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以基础研发以及市场探索为主,刚刚建立起产业链。
到了2009年,我国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了0.01%,进入了培育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产业大规模示范应用为主,产业链初步建立起来,但相关企业发展仍然离不开大量补贴。
2014年至今,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0.%,这个时候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产业链基本完善并且不断成熟,政府补贴由全方位补贴逐步改为有目的性的补贴(例如补基础设施,补充电等)。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多得益于政府补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隐忧。
很多企业为了获取补贴,没有把技术创新作为核心,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产能扩张上;各种电动汽车层出不穷的自燃等安全事故,也在消费者心里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说我国在电动汽车的数量上取胜了,那么在电动汽车的“质”上,也需要多下功夫,才有利于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