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定位常识

来自:,
3年前
已收藏
收藏
阅读数
110
回复数
0

1.什么是四轮定位在现代汽车中,为了使汽车直线行驶、转向轻便、操控性好,减少轮胎非正常磨损及相关部件的磨损,在轮胎和前、后轮的悬架系统均设置车轮定位角度,也就是四轮定位参数。 四轮定位对于保证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更换轮胎或减振器、机械的磨损、机件在剧烈颠簸中疲劳变形,或车架和机件在碰撞后变形,都会导致四轮定位参数发生变化。所以,一般新车在驾驶3个月后就应做四轮定位检测,以后每行驶16000km,或更换轮胎及减振器时,或发生碰撞后,都应及时做“四轮定位”,检测其是否符合原车标准,并及时进行维修与调校。 所谓四轮定位,是指以后轮平均的推进方向为定位基准,来测量及校正四轮相关的定位角度,使车辆在行驶时,车轮、悬架系统元件以及转向系统元件能保持适当的几何关系,使驾驶人能正确的、舒适的驾驶车辆,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汽车的磨损和油耗,延长轮胎及底盘相关零件的使用寿命。


2.为什么要做四轮定位? 车辆在出厂时,其悬架定位角度都是根据设计要求预先设定好的,用来保证车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车辆在使用中,这些定位角度会由于悬架系统零件的磨损、路面颠簸、交通事故、更换相关零件以及更换轮胎等原因而发生变化。改变定位角度,就有可能产生轮胎异常磨损、油耗增加、转向沉重、转向盘不正或抖动、行车漂浮、偏向行驶等现象。良好的四轮定位能够使车辆保持相对稳定的直线行驶,并且使转向轻便,减少轮胎与转向机构的磨损,降低油耗,增加车辆的高速稳定性能、操纵性能,减少驾驶疲劳,提高驾驶安全性能。 所以,在汽车维修领域,四轮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维修手段。 汽车为什么要做四轮定位? 我们要从汽车的构造说起。就以最为常见的四轮轿车为例,轿车的转向车轮、转向节和前轴三者之间的安装具有一定的相对位置,这种具有一定相对位置的安装叫作转向车轮定位,也称前轮定位。前轮定位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角)等四个主要基本定位角度,这是对于两个转向前轮而言。对于两个后轮来说也同样存在与后轴之间安装的相对位置,称后轮定位。后轮定位包括车轮外倾(角)和后轮前束(角)等两个主要基本定位角度。前轮定位和后轮定位总称起来就叫四轮定位。 特别提示: 汽车定位测量分为两大类:一是动态测量,二是静态测量。动态测量主要应用在汽车总装生产线上。动态定位测量设备价格昂贵。维修时,绝大多数采用的是静态测量方式。
那么汽车在设计时为什么要预先设定车轮定位角度呢?实际上,在绝大多数维修厂做四轮定位测量时采用的是静态测量方式。也就是说,在测量时汽车车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汽车的自重、载重范围、用途、使用区域不同,各汽车悬架系统构造和软硬程度也有所不同。为了行驶的安全性、轮胎磨损最小化,汽车在运动(直行和转向)时,要保证车轮平面与车辆行进方向一致(直行时平行,转向时同心),且车轮相对于地面处于垂直状态,见图3-1和图3-2。汽车在设计时,通过对样车的行进状态进行反复测算,计算出车辆在静态时的各个定位角度值区间,即我们所说的汽车四轮定位規范值由于车辆设计不同,因此有的车轮定位角度可调,有的车轮定位角度不可调。 做四轮定位就是通过四轮定位仪,检测出被测车辆的各车轮定位角度值是否符合原厂标准。如果不符合规范,可作随机调整。只有车辆的定位数据准确,它的操控性能、稳定性能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轮胎的寿命才能达到最长。四轮定位的作用就是要使汽车保持稳定的直线行驶和转向轻便,并减少汽车在行驶中轮胎和转向机件的磨损。 也就是说,当驾驶员感到转向沉重、转向盘发抖、车辆跑偏、转向盘不正、转向轮不能自动回正,或发现轮胎有单边磨损、羽状磨损、块状磨损、偏磨等不正常磨损,以及车感飘浮、振颤、摇摆等不正常的驾驶感觉时,就应考虑做四轮定位了。 简要地讲,对汽车做四轮定位会有如下益处: 1)增加行驶安全。 2)直行时保持转向盘正直。 3)转向后转向盘自动回正。 4)减少燃油(或燃料)消耗。 5)减少轮胎磨损。 6)维持直线行车。 7)增加驾驶控制感。 8)降低悬架部件磨损。
3.检查车辆四轮定位的时机通常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进行四轮定位参数的检测并适时调整: 1)新车使用3000km以后,每行驶16000km。 2)更换新轮胎或轮胎出现异常磨损后。 3)直行时转向盘不正、抖动或出现偏向行驶后。 4)车身出现蛇行、漂浮或摇摆后。 5)更换悬架或转向系统的新零件后。 6)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后。 7)转向时出现异常手感后。 8)行驶过度颠簸与冲击的路面后。 特别提示: 很多技术人员对四轮定位仪的使用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在操作中存在一些误区,甚至不清楚车辆完全修好的严格标准,在此针对四轮定位仪的使用,谈谈如何用好四轮定位仪。具体内容参见“4.”至“7.”。
4.正规的四轮定位作业流程如何进行四轮定位才能保证测量准确呢? 在此谈一谈四轮定位的主要作业流程,具体如下:与客户一起进行路试,再现并确认故障现象→检查车身高度、检查轮胎、检查与故障现象相关的悬架零件与组件的磨损状况(如车辆偏向行驶,需检查制动系统及车辆的滑行情况),必要时进行更换或修复→进行四轮定位检测与调整→与客户一起进行路试并共同确认故障现象是否消除。 5.引起测量误差的几个原因评价一次四轮定位的结果究竟如何,首先就是看测试精度。要做好测量工作,必须充分保证测试精度,这就必须将可能出现误差的地方予以高度重视。一个好的技术人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可能出现误差的地方,并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小误差。四轮定位仪在测量中可能出现误差的地方有以下三个1.由于设备元件出现的误差四轮定位仪有自检的软件和检查测量精度的功能,以及将传感器调节到准确位置的操作指导。如果对测量设备进行非规范操作或不完善的维护,将会出现测量误差。 2.由于测量平台引起的误差有些厂家的四轮定位仪具有跑台平面校准功能,对于跑台的微小误差可以通过校正程序自动进行校正,但是如果四轮定位仪没有这一功能,就要对因测量平台引起的误差加以重视了。四轮定位仪要求有很高的精度,因此以重力为参考基准的定位仪对测量平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测量平台应在车间安置好,以使汽车能直线行驶上去。 2)在选择测量用四柱举升机时要考虑到:在四个支柱的测量板上,能通过两个甚至三个工作高度的调节使汽车行驶轨道能被准确地校准,以得到良好的稳定性。 3.尽量减小操作误差为避免操作误差,很多四轮定位仪提供了一个帮助文本。有的四轮定位仪对每一步测量可以通过“?”或“确认/取消”键来求得帮助。以避免操作不当对定位产生影响。操作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尽量减小。四轮定位是一个非常严谨而又复杂的检测过程,只有将系统的专业理论同丰富的定位实践相结合,四轮定位仪才能为汽车做好定位。 6.避免进入日常使用误区目前,国内维修技术人员在四轮定位仪使用过程中尚存在许多误区,除了缺乏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很多情况是对四轮定位操作常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操作过程中忽视对基本情况的检查。 2)在对四轮驱动的越野车辆、加长型车辆进行测试时,往往不对汽车或设备重新进行调试。 3)四轮定位时只做两个前轮、调整外倾角,不用外倾角专用调整器,后倾角几乎不调整。 4)调整顺序不当导致定位不准。 7.定期校准四轮定位仪为了保持四轮定位仪的长期准确可靠性,对以重力为参考基准的四轮定位仪需要定期(可分为3个月、6个月或1年不等)校准。

上一篇下一篇
参与回答(0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nickname}}{{item.pubtime}}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1.nickname}}回复 {{item1.othername}} {{item1.pubtime}} 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查看全部回复{{item.replylist_count}}条 查看全部
收起回复 收起全部
{{isLoadList==1?'加载中...':(isLoadList==2&&(list.length <=3||(list.length>3&&!is_hidden))?'没有更多内容了':'查看更多回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