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花塞性能: 如(图14.2-1)在白金火花塞和铱金火花塞上(图142-2),中心电极和与其相对的接地电极都覆盖着白金和铱金的薄层,所以这样的火花塞,其使用寿命较常规火花塞更长。由于白金和铱金都耐磨,所以这些火花塞的中心电极可以制作得很小,仍能具有优良的点火性能。
白金火花塞上,白金是焊在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的顶端的,中心电极的直径较常规火花塞的要小。
依金火花塞上,依金(较铂有更高的耐磨能力)是焊在中心电极顶端的,但焊在接地电极上的仍是白金,中心电极的直径较白金火花塞的更小。此类火花塞中有些并未在其接地电极焊上白金。
维修贴:
对于特殊车辆,要根据车型来确定最适当的火花塞热值。安装不同类型的火花塞会干扰火花塞的自净温度和自燃温度。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通常更换特定类型的火花塞。
当发动杋在低速运转时,使用冷型火花塞且低负荷条件会降低电极温度并使发动机运转不良。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使用热型火花塞且高负荷条件只会增加电极温度并使电极熔化。
如果使用的火花塞热值不合适,就会造成火花塞电极积炭或熔化。
(2)自洁温度:
当火花塞达到一定温度后,它能烧掉聚集在点火区域内的积炭,以保持点火区域的清洁,此温度称为自洁温度。火花塞的自洁作用发生在电极温度450℃以上时如果尚未达到自洁温度,意味着电极温度低于450℃,积炭会聚集在点火区域,这将导致火花塞缺火。
(3)自燃温度:
如果火花塞自身成为热源,不用火花就点燃了空气燃油混合气,此时的温度称为自燃温度。当火花塞电极温度达到950℃时会发生自燃。如果发生这种现象,由于不正确的点火正时,会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同时火花塞电极或活塞可能会熔化。
(4)火花塞更换周期:
当火花塞耗损后,电极间隙变大,发动机可能会缺火。
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间隙增大后,使得火花跳过电极更困难,因此需要更高的电压来产生火花。
当火花塞存在裂纹,电极受污,间隙磨损或过大时,就不会产生火花(图14.2-3)。当火花塞间隙过小时,可能发生熄弧效应。此时即使产生火花也不能引燃燃料,所以每隔一定的里程必须更换火花塞。
普通火花塞一般车辆行驶3万千米更换一次,白金或铱金火花塞通常车辆行驶5万千米更换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