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养后车主一定要眼见为实: 首先,在汽车保养时,车主要选择一个具备综合维修资质的维修站,正规的维修站必须具备《工商营业执照》《营业许可证》《技术审查合格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对于需要做二级维护、整车维修的车辆来说,只有具备一类和二类资质的维修企业才有资格。 其次,在保养过程中,如果需要更换零配件,一定要看清外包装上的“厂名、厂址、电话、注册商标、执行标准”等项目,并在维修单上注明产品型号、产地、规格;不要忽视自己的知情权,要眼见为实。同时,车主还可以依据维修管理制度讲明价格。 车主在保养前与维修厂进行三大件的签订,即维修记录、结算清单、维修合同,以便将来发生纠纷时可以作为依据。车主可以通过验收时对一些细节进行观察,以此来检验保养的效果。比如某个总成上固定或连接的螺栓,都应该是一个标号或一个型号,尤其关键部位的螺栓是不允许其他螺栓代替的。
2.将车停于平坦场地:
站在车头前面,观察驾驶室、发动机罩、左右叶子板、前保险杠等是否平正。不平正通常有左右轮胎气压不一样,左右弹簧、车架或叶子板变形等。
3.倒车前检查:
保险杠及拖钩是否牢固;散热器护罩、发动机罩、叶子板和驾驶室是否有凹凸裂纹;各连接螺栓是否牢固;前照灯安装是否牢固。
4.进驾驶室检查:
车门开关是否轻便;门窗玻璃升降是否灵活;脚踏板是否安装牢固;前挡风玻璃有无损裂。
5.到车后观察:
车厢是否平正,后灯、制动灯、车牌等是否安装牢固;检查油箱、备胎架紧固情况。
6.经喷烘漆的车辆:
检查油漆面是否均匀:是否有滴漆起泡的现象。
7.起步行驶前:
发动机达到正常温度;检查1次仪表信号装置的工作情况。
8.检查离合器:
离合器应分离彻底,接合平稳可靠,无发抖、打滑、异响等现象。
9.低速行驶中检查:
低速行驶2~3千米,使底盘各部件温度升至正常及润滑正常,注意各部件是否有异响;轻踩制动踏板,试制动是否灵活有效;提高车速后,方向系统应轻便灵活,无跑偏现象。
10.驾车车辆最小的转弯半径:
车辆最小转弯半径必须符合原车规定。
11.在加速或减速时的检查:
在加速或减速时,细听变速箱、离合器、传动轴、差速器有无声响;在不同挡位和不同速度下,允许齿轮有不同的轻微响声,但绝不允许有敲击声;在任何个挡位,当速度突然变化时允许齿轮有瞬间的敲击声;正常行驶时传动轴不能有声响,但在行驶动力不足而又未能及时转换低速挡时允许有响声。
12.检查变速箱是否跳挡:
在车辆行驶中急加速、松油门即可知道。
13.车主应与维修人员明确哪些问题:
无论是保养还是维修,车主都要请维修人员明码估价,并注明在维修单上;同时明确再次发现新问题时需及时通知车主后报价再维修,车主应请维修人员将换下的旧件保存起来。
14.车主应向维修人员交代哪些情况:
车辆送入维修厂后,车主在向维修人员说明所要维修故障的同时,还应说明故障发生的条件,如时间、频次(偶尔或经常)、状态(冷车或热车)、路况和车速等。这样能使维修人员准确诊断、缩短维修时间,并减少维修工费的支出。
15.车辆维修后的费用结算:
车主在索要发票和核实维修结算清单后,需检查所用的材料是否符合维修项目,当有疑问时一定要问清楚。
16.车辆维修后的检查:
检查车辆内的物品和工具是否缺失;检查车辆行驶的里程数和汽油表的指示位置,如果变化太大需询问;检查车辆的外观是否有新的划痕和损伤;试车以核实被维修的故障是否确实排除;索要已保存的更换下来的旧件,防止误换。
17.修车后一定要保留凭证:
维修前一定要了解维修的范围,维修时要签订维修协议,付款前应索取结算清单,并妥善保管好这些凭证,以便发生纠纷时“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