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有余地是比喻说话、办事要留下可以回旋的余地,话不要说得过满,事不要做得过头。遇事要冷静,有理也要适可而止。要给自己、给别人留下退路。要懂得,方便别人也是为了方便自己的道理。 从防御性驾驶的角度来看,留有余地就是要给自己的车辆周围留出安全空间、要给自己的车辆留下逃生路线、要宽容别人开车时的不当行为。 给自己的车辆周围留出安全空间,包括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要预留安全空间。 给自己的车辆周围留出安全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车辆行驶中不要扎堆,尽可能地摆脫“车阵”,尤其是不要处于“车阵”的中心位置。然而,在许多路段,我们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如图1-12所示,在车辆行驶中,首先,要做到我方车辆不要跟随前车过近,确保前车紧急制动时,我方车辆不会与前车追尾相撞,这样才能避免我方主动造成交通事故。其次,不要让后方车辆与我方车辆相距过近,如果发现后方车辆逼近我方车辆,我方可以适当加速,与后方车辆拉大车距,摆脱险境,以避免我方被动卷入交通事故;假如当时的车速已经比较快,遇到后方车辆紧追不舍,我方车辆应该主动减速,并靠右让行,这样就能够化险为夷。 在图1-12的十字形“车阵”中,横向的左车距、右车距为最小值。在这样的“车阵”中,我方车辆“四面受敌”,假如前车紧急制动,我方车辆避让不及,便会与前车追尾相撞。即便是我方车辆及时采取了紧急制动的避险措施,逃过了与前车追尾相撞的“劫难”,尾随我方车辆的后方车辆也往往难以避免与我方车辆追尾相撞。为了摆脱这种前后夹击的危险处境,我方车辆可以在危难时刻向左或者向右躲避。由于横向的左车距、右车距过小,没有足够的躲避空间,我方车辆如果强行实施躲避,就会造成侧向挤撞。 怎样才能获得足够的横向躲避空间呢?在固定宽度的车道行驶,就不能增加横向躲避的空间吗? 如图1-13所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与相邻的车辆并排行驶,这样当我们预感到前方或后方要突发险情时,就可以选择向左或向右的躲避路线了。
以上是从战木层面上把握防御性驾驶的留有余地原则。从心理层面来把握防御性驾驶的留有余地原则也是很重要的。
有些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人当时的不良心态有关,当事人不能控制自已的不良情绪,不能宽容对方不当的言行举止,开车时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头脑发热,在报复心理的支配下,不留余地,不计后果,因“路怒症”酿成交通事故。
从心理层面讲,防御性驾驶人应该遵循留有余地的原则,开车的路途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甚至遇到那种寻衅滋事或动机不良的人,要有忍耐之心。
尽管自己有理,对方无理,也不要与对方计较,不可让矛盾激化。道路上人来车往,没有必要与陌路人争高低、辩长短、论是非,能够安全顺利地抵达目的地才是我们的出行目的。
对于公交车驾驶人来讲,更应该牢记防御性驾驶留有余地的原则。公交车驾驶人面对各种各样的乘客,其中不乏不讲道理的人、容易冲动的人,公交车驾驶人的言行稍有不周就会引火烧身。遇到那些素质低下的乘客,公交车驾驶人要牢记留有余地的原则,要有耐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用理智应对那种粗暴无理的乘客。在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桥事故(见第六章)中,假如防御性驾驶观念能够在公交车驾驶人冉某的头脑中占上风,让他开车时把预防事故放在首位,假如冉某能够牢记防御性驾驶留有余地的原则,多一份理智,少一份冲动,公交车坠桥的悲惨事故应该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