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野涉水路段1)涉水前的准备工作①在汽车涉水前,对不熟悉的河流要认真察看(如水深、流速、流向和水底情况),如果是季节性河流,还应了解上游的洪汛情况,尽量选择水底平坦、坚实,水流较缓,水位较浅的地段通过。若水深超过汽车最大涉水深度,则不能通过,如图2-17所示。 ②确定涉水路线。选择河床坚硬、水位较浅、水面较窄、障碍物较少、水流速度较小和岸坡较平缓的地方,并设置好标记(见图2-18),以便汽车遵循指引的路线行驶。若水流过急,则通过时可顺水流方向呈斜线行进。
③在汽车涉水前应检查车况,保证发动机运转正常,转向和制动灵活可靠,轮胎和制动鼓温度正常。若水流冲力较大,则可适当加大汽车的重量,以增加车轮的附着力,从而保证车辆涉水的稳定性。
④若水深未超过汽车最大涉水深度,则通过前应先将怠速稍调高,拆下风扇传动带,用防水布包好电路,升高蓄电池位置,对油箱的加油口、机油尺孔和驱动桥通气孔等处做好防水保护,用软管把消声器的排气口引向上方,以防浸水后使发动机熄火。
2)涉水时的注意事项①汽车下水时,速度一定要慢,防止溅起的水花浸入发动机而熄火。
②汽车涉水时,若车轮打滑空转,则应立即停车,不要勉强进退,更不可猛加油使车轮高速旋转,以防车轮下陷。停车后,如果河味是疏松的泥沙,则应关闭发动机,以免汽车在发动机的抖动下越陷越深。若轮胎下陷严重,则应用柴草、木板、石块等填塞轮胎周围,加强地质强度,然后组织人力或其他车辆协助拖出,如图2-19所示。
③行车中,应以低档稳住加速踏板(保持车辆平稳和有足够的动力)匀速前进,避免中途停车、换档或急转向:双目盯准前方固定目标,不可注视流水,以免扰乱视觉使车辆偏离正确的行驶路线,如图2-20所示。
④车队涉水时,车辆决不能同时下水,应待前车到达彼岸后,后车再下水,以防前车因故障停车,迫使后车也停在水中。
3)汽车涉水后,应将汽车驶离岸边并选择空阔地点停车,拆除防水设备,将机件恢复原状,擦干电气设备受潮部分,清除附于散热器上的漂流物,清除轮胎间的嵌石以及底盘间的水草杂物,如图2-21所示。起动发动机,让发动机运转到正常温度,烘干发动机体表面的潮气和水珠。经检查确认汽车技术状况完好后,再用低速档行驶一段路程,并轻踩几次制动踏板,让制动蹄片与制动鼓发生摩擦,使附着的水分受热蒸发,待制动效能恢复后,再转入正常行驶。
(2)城市积水路段 夏季涉水行车是驾驶人经常遇到的情况。涉水行车时,要正确操作车辆,不恰当的操作不仅让车辆无法安全通过积水地段,还会造成严重的故障隐患。
1)首先,应该减速或停车观察。只要水位达到保险杠或轮胎的2/3处,涉水行驶就有一定的危险了。行驶速度快会增加汽车的实际过水深度,导致积水从发动机舱或从底盘进入驾驶室内。应避免与大车逆向迎浪行驶。通过观测,如果水位较高,则应尽量绕行,勿强行通过。
2)汽车涉水时除了要保持较低的车速外,还要尽可能不停车、不换档、不松抬加速踏板,也不要加速。应该低档中大节气门匀速通过,而不能快速驶过,以免溅起大浪或水花。
3)汽车在水中熄火后,切不可立即起动,应尽快采取措施把汽车拖到积水少的安全地点。发动机进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水可以通过空气滤清器滤芯从进气门进入,再由进气管进入缸体。此时千万不要再尝试起动发动机,否则极可能造成发动机曲轴、连杆等重要部件变形,造成汽车发动机抖动,严重的可以折断部件。在水中熄火很可能导致发动机进水,熄火后只能挂空档拖车进修理厂清理。
4)汽车涉水后,应该及时排除制动蹄片水分,否则车辆在涉水后制动效果会减弱,造成严重危险或事故。具体操作是:低速行驶,然后多次跺制动踏板,使制动鼓与制动蹄片通过摩擦产生热能,蒸发排干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