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如图10.4-2所示。压缩机由发动机通过传动皮带驱动,从蒸发器中抽取气态制冷剂并将其压缩。制冷剂的温度升高至83~110℃范围之间,压力达到约1500kPa(注:相对数据,各种车型有所差别,下同)。 高压过热制冷剂被传送至冷凝器中,此时制冷剂内的热量被输送至冷凝器散热片的空带走,因为热量的散失,制冷剂被冷却。温度降至53~70℃的制冷剂在高压下被送至储液干燥箱中,储液干燥箱作为储存中介,干燥掉所有夹杂在制冷剂中的水分。 干燥过的制冷剂被输送到膨胀阀入口处,膨胀阀对进入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流量进行节流减压控制,从膨胀阀出来的雾状制冷剂压力为200kPa,温度降到0~2℃,雾状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受热蒸发。 最后,鼓风机把空气经过蒸发箱表面吹向各出风口,因为蒸发箱内部制冷剂的蒸发吸热,把经过蒸发箱表面的空气中的热量全部吸收,所以出风口的温度远远低于环境温度。 经过蒸发的低压制冷剂气流从蒸发箱流至膨胀阀,此时的制冷剂压力为200kPa,温度升高到5~8℃,最后低压制冷剂气流回流至压缩机经过再一次压缩,至此,空调制冷剂完成工作循环。
2.制热系统工作原理。
制热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0.4-3所示。当空调系统处于加热模式时,冷暖温度控制电动机将温度控制装置转至采暖位置,进入加热器芯的空气产生下列作用:部分或全部气流旁至加热器芯;产生热量传递。
任何不用加热的空气,将在进入乘客舱前,与加热后的空气混合,获得相应的、混合好的温度合适的空气。发动机冷却液状态是制热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因素。
由以上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原理可以看出: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取决于系统的化学稳定性。当空调系统受到异物(如灰尘、空气或湿气)污染时,污染物会改变制冷剂和压缩机油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影响压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降低工作效率,并可能导致内部腐蚀和元件异常磨损。因此,空调系统的故障主要考虑制冷剂和冷冻润滑油等是否缺失。
小贴士:
为确保空调系统的化学稳定性,请按如下方法操作。
①在打开接头前,先将接头处和接头周围的油污擦干净,减少油污进入系统的可能性。
②在接头断开后,立即用盖帽、塞子或胶带封住接头两端,防止油污、异物和湿气进入。
③保持所有工具清洁、干燥,包括歧管压力表组件和所有替换件。
④用清洁、干燥的输送装置和容器来添加制冷剂油,尽可能保证制冷剂油不受湿气影。
⑤操作时尽可能缩短空调系统内部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⑥空调系统内部暴露于空气后必须重新排空和加注。所有维修件出厂前都进行了干燥和密封只有在即将进行安装时才能打开这些密封的零件。拆封前,所有零件都应处于室温条件下,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零件上进入系统内部,并应尽快重新密封所有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