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燃油准备阶段,特别是在低负荷工况提高燃烧的稳定性可以增加电动机驱动或真空驱动的开关式进气翻板系统,参见图7-82。 1.带分层和均质喷射的MED7.x系统。 (1)进气翻板机构的组成。 进气翻板位于进气歧管内上、下进气道的截面上,用来在不同进气模式下控制进入气缸的空气流动,参见图7-83。
进气翻板控制原理见图7-84。
图7-85为两款典型车型进气翻板的工作范围。
(2)进气翻板工作模式。
1)进气翻板作动—关闭状态。在分层进气模式、均质稀薄进气模式和某些均质进气模式的工况下,进气转换翻板动作,进气歧管下部被关闭。
因此,空气只能通过进气歧管上部进入气缸内,进气歧管上部是经过特殊设计的,从而可使气流涡旋着进入气缸内,同时狭窄的进气道也增加了进气的流速,使混合气混合更充分。
此状态有两个优点:
①在分层进气模式下,涡旋的气流有利于将雾化的燃油携带到火花塞附近区域,同时在运动的途中燃油和空气就可以进行混合,参见图7-86。
②均质稀薄进气模式和某些均质进气模式的工况下,旋转的气流有利于混合气的形成,这样就可以提高混合气的可燃性和燃烧稳定性,这个优点同样也使用于稀薄燃烧进气模式,参见图7-86。
2)进气翻板不作动—打开状态。随着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增加,仅仅通过进气歧管上部进气道已经无法满足进气需求,这时进气翻板就会断电并处于打开位置,进气歧管下部进气道也可以进气,参见图7-87。
2.只有均质喷射模式的MED9.x和MED17.X系统。
(1)带进气翻板的系统。
它的结构及组成见图7-88。它与MED7.X进气翻板的区别主要如下:
1)进气翻板采用杯形结构,可以提高密封性和吸收气流变化。进气翻板的组成见图7-89。
2)进气歧管内的翻板偏心设计,可在翻板全开时减少进气阻力。
进气翻板的工作模式与MED7.X类似,区别是在进气翻板处于关闭工况时仍采用均质喷射模式。
在某些车型中,进气翻板在发动机转速低于3000r/min时关闭,超过3000r/min时打开。
(2)不带进气翻板的系统。
在新型的发动机设计中,为减少进气翻板对进气的扰流,通过改进气缸盖进气口和活塞的设计,取消进气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