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点火电压波形

来自:中央电视台
4年前
已收藏
收藏
阅读数
518
回复数
0

图6-2-1是传统点火系统初级点火波形分析图。根据初级点火波形的工作原理,将其分为充磁开始(FG)、充磁阶段(GA)、击穿电压(AB)、燃烧电压(BC)、燃烧线(CD)和低频振荡(DE)。通过对波形各部分的观察,可以找出点火系统各对应部件工作状态的好坏。


1.充磁开始(FG段)初级电路最初接通闭合后,先是产生初级闭合微弱振荡,而后初级电压由大约12V逐渐变化到零。图中显示充磁时间大约是3.8ms左右,当充磁到A点时,初级电路断开,产生初级线圈的自感应电压,同时次级电路又产生高的点火电压。 2.充磁阶段(GA段)经过极为短暂的充磁开始(FG)阶段之后,进入充磁阶段(GA)段。此时间约为3.6ms,将积蓄电能,默默等待着触点分开初级点火电路的一瞬间3.初级感应电压上升期(AB段)在初级电路断开的瞬间,由于初级电流下降至零,磁通也迅速减小,于是在初级线圈内部产生自感电压,由于初级线圈的匝数不多,所以初级自感电压°大体在几百伏特左右。如图6-2-1中AB线所示。 4.初级感应电压下降期(BC段)由于次级火花塞问隙被击穿时,两电极之间出现火花放电,产生回路,次级电压骤然下降,所以,初级电压BC也急剧由几百伏特下降60~80V左右,持续的时间为1ms左右,初级电压BC段称为初级感应电压下降期。 5.燃烧(点火火花)时间(CD段)火花塞电极间隙被击穿后,通过电极间隙的电流迅速增加,致使两电极间隙中的可燃混合气发生电离,引起火花放电,CD线称为燃烧线,也称为点火火花时间。 6.低频振荡(DE段)旦点火初级线圈的电压降到维持火花所需的电压以下,便到了燃烧结束阶段,如图6-2-1中D点所示。这个时候的点火线圈振荡,慢慢将前面剧烈变化的电压,逐渐归于平整,最终点火线圈的初级电压保持12V(初级线圈断开)初级电路电压、电流的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从而在初级电路上产生自感电压输出虽然这个初级点火电压并非直接点火的次级电压,但是初级电压电压相对低,也可以反映初级线圈的好坏初级电路的自感电压的产生,首先是初级线圈负极通过触点或放大器接地,就会产生磁通量,线圈开始充磁。在设定的点火点,250-350匝初级线圈的负极被断开,线圈绕组的磁通量就会瞬时下降,这就会感应出200-350V的自感电压。该自感电压大小取决于以下因素1)初级绕组的线圈匝数。 2)磁场强度。 3)磁通量下降率,这取决于负极断开的速度其中初级绕组的匝数由制造厂预先设定,磁场强度与电路里面的电流成比例,断开速度依据不同车型的电脑操作而定。 图6-2-2所示是发动机ECU控制初级电压波形,可以同与图6-2-1对比。

上一篇下一篇
参与回答(0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nickname}}{{item.pubtime}}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1.nickname}}回复 {{item1.othername}} {{item1.pubtime}} 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查看全部回复{{item.replylist_count}}条 查看全部
收起回复 收起全部
{{isLoadList==1?'加载中...':(isLoadList==2&&(list.length <=3||(list.length>3&&!is_hidden))?'没有更多内容了':'查看更多回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