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气让女司机遭受毒打

来自:追逐我的明天
3年前
已收藏
收藏
阅读数
139
回复数
0

1案例回放正值气候宜人的五月初,“男司机殴打女司机”的视频在互联网曝光之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和许多媒体的热议。 事情的经过如图2-1所示,2015年5月3日14时20分许,女司机卢某驾驶着B车,由主路向右连续变更两条车道,准备进入辅道行驶。


男司机张某驾驶的A车因B车的并线只好被迫紧急刹车。两车进入辅路之后,A车司机对B车司机的并线不满,于是也向右并线报复B车。 如图2-2所示,B车司机因A车的并线阻挡了自己的正常行驶而激发了不满情绪,于是也向右并线报复A车。 A车再次紧急利车并鸣喇叭示威,期间,险些与右侧的电动车相撞,A车中男司机张某的妻子怀抱的幼儿受到惊吓,哭闹不止,不禁让男司机张某满腔怒气。 接下来,A车与B车并排行驶,两车驾驶人相互呐喊,疑似升级为言语冲突。 A车驾驶人张某终于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他向左变更车道强迫B车停车,然后将女司机卢某从B车内拽出当街殴打,用脚猛踢女司机卢某的头部和腰部。互联网上传视频显示,在35秒内男司机张某4次猛踢女司机的脸部。 男司机张某暴打女司机卢某的残暴行为引发了众人的愤怒,人们将男司机张某的轿车围住,随后,男司机张某被110接处警的民警带走接受调查。
2.责任认定交警部门对男司机张某和女司机卢某的交通违法驾驶行为分别进行了行政处罚。 事后,女司机卢某因伤住进了医院,经法医鉴定,女司机卢某伤情为轻伤二级。男司机张某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刑拘。 区人民法院审理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男司机殴打女司机”一案,经法院主持调解,女司机卢某对男司机张某的暴行予以谅解,并出具了书面谅解书,双方达成赔偿协议,男司机张某按照赔偿协议对女司机卢某进行了赔偿。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规定,法院以故意伤害罪依法判处被告人男司机张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 3.案例点评法院认为,男司机张某因交通纠纷引发交通暴力,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女司机卢某轻伤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伤害罪。考虑到张某系初犯、偶犯,归案后能够认罪、悔罪,取得了女司机卢某的谅解,并对卢某的损失予以赔偿,综合考虑公诉机关的量刑建议等,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4.特别提示1988年4月美国的报刊中首次出现了“路怒”一词。1999年美国主流报刊涉及“路怒”一词的文章超过2500篇。据报道,美国每年因路怒症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200人。与防御性驾驶人相比,人们把路怒症驾驶人称为攻击性驾驶人。这类驾驶人如同易燃易爆物品,随时都会“爆炸燃烧”。 近年来,我国有关路怒症的事件多次被媒体报道,有些路怒症还导致了血案,起社会广泛关注。 以上男司机张某殴打女司机卢某的案例,从A车、B车行驶路线上的冲突,发展到言语冲突,最终变成肢体冲突,这个过程只是经历了约2分钟的短暂时间,路怒症更上升到了可怕的暴力冲突。 以上情况并非个例,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近年来因路怒症引发的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警惕车辆行驶中的路怒症,遏制由路怒症导致的交通伤亡事故,确实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路怒症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综合征,它不仅存在于某个人或者某个阶层,而且是带有群体性和普遍性特征的,是报复心理作用下的一种应激反应,行为者实施某种行为并非出于理性,而是出于情绪。 在车辆处于动态行驶中,驾驶人的大脑会频繁地受到来自路况多种信息的刺激,当遭受不良信息刺激的时候,驾驶人就会激发恶劣情绪,从而在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上产生应激反应,假如不能及时调控心态,不能有效地控制不良情绪的蔓延,就会发展到怒不可遏的地步,让人不由自主地做出不计后果、悔恨终生的事情来。 要警惕自己成为路怒症的肇事者,车辆行驶中驾驶人遇到不顺心的事,一定要克制彩劣情绪的增长,要尽力避免交通纠纷,要防止交通纠纷爆发为肢体冲突,不要让自己成为路怒症的扮演者。 要警惕自己成为路怒症的受害者,在车辆行驶中要文明礼让,严格遵守通行规则,这样才不至于冒犯别人,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 假如遇到那些寻衅滋事、制造事端的人,不要用以牙还牙的方式为自己解气,要立刻意识到对方可能有人格障碍,或者是属于精神不正常的人,或者是处在酒驾、青驾的状态,用不着与这样的人计较,更没有必要与这种人一比高低,离这样的人远一点就是了,你应该相信,这种人迟早会有碰壁或受到惩罚的时候。 有理也好,无理也罢,开车不可任性,任性容易酿成路怒症。路怒症会诱发交通事故,甚至危害公共安。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五项对交通事故进行了定义:“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从严格意义上讲,本案并非属于交通事故,因为本案中的人身伤害是在两车均处于静山止状态发生的。然而,本案中的人身伤害毕竞与当事人双方的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有因果关系,当事人双方恶意超车、恶意变道的行为,是在为交通事故制造隐患。从广义上讲,凡是在交通出行中发生的人身安全问题、财产安全问题都与交通安全相关联,与道路交通的社会治安相关联,与公民的交通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相关联,与当事人对车辆的安全操作、文明驾驶的意识相关联。所以,保障交通安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涉及人们的文明意识和道德水准。

上一篇下一篇
参与回答(0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nickname}}{{item.pubtime}}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1.nickname}}回复 {{item1.othername}} {{item1.pubtime}} 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查看全部回复{{item.replylist_count}}条 查看全部
收起回复 收起全部
{{isLoadList==1?'加载中...':(isLoadList==2&&(list.length <=3||(list.length>3&&!is_hidden))?'没有更多内容了':'查看更多回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