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来自:请叫我小胖子
3年前
已收藏
收藏
阅读数
223
回复数
0

1.检修的基本原则: (1)先分析、后检修在检修汽车音响之前,应先冷静地分析、思考;在理论指导下,根据故障现象及其因果关系进行逻辑分析与判断,检修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2)先外、后内先进行整机的外部检修,音响外部机件,如扬声器、熔丝、电源接插器、控制键、按钮、天线插孔、舱门以及磁带等都容易出故障,往往不拆开机壳即可排除。再拆卸封口的组件,要尽量避免随意启封拆折。然后检修机內暴露的部件,即电路板外部的元件、接线、接插件或集成块的外围元器件与集成块本身。 若不拆机盖就能排除故障,则不要拆开机盖。而对于一些按键、开关、插座等涉及内部电路的故障元器件,只要拆盖即可修理,则不必将整个电路板一同卸下,以免造成断线、碰撞、受挤,甚至短路。 (3)先机械、后电气若汽车音响中既存在机械故障,又存在电气故障,应先排除机械故障,再排除电气故障。许多按键开关等接触不良,由机械故障引起。排除机械故障后,某些电气类故障自行排除。 (4)先静态、后动态打开待修汽车音响机壳后,通电检查之前,先检查是否有明显故障点,如断线、元器件破裂、引线折断、熔丝熔断、电源线断股、按键卡住或不灵活、明显烧焦痕迹等,在确认无明显故障现象之后,进行通电检查。否则,通电会烧坏其他无故障的元器件。 (5)先通常、后特殊先排除通常的、常见的故障,才能孤立特殊故障点,准确地找到故障发生部位。排除通常故障后,有些特殊故障可随即排除。 (6)先静、后动先在通电之前进行直观静态检查,再在通电之后进行动态检查。 (7)先电源、后负载检修时,先检查电源部分,例如电源熔丝、电源滤波电感及电容等。待检查电源无电路故障后,再检查负载电路。 (8)先主要、后次要先修主要故障,再修次要故障。


(9)先公用、后专用:先解决公共性的问题或各部分所共用的电路问题,后解决个别性和专用电路的问题。如收音各波段所共有的间题先解决,某一波段所特有的问题后解决。 (10)先附件、后主机:先确定故障是否与附件有关,可采用“对比代换法”。可找好的附件测试待检修的主机或找好的主机测试不确定的附件,即可确定故障是否与附件有关。 (11)循序渐进:应按信号流向顺序逐级检查。有的故障,如无声、声小、失真、噪声大等都可能发生在信号流程的每个环节中,若一时无法准确判断故障的部位,可按信号流程逐级检查,能快速缩小故障范围,将故障部位孤立于某一级甚至某一点;检查顺序由后级往前级“逆流而上”,也可由前级往后级“顺流而下”。 2.检修程序: 汽车音响的检修程序如图4-15所示。
(1)掌握故障规律:机芯故障频率要髙于电路故障,电路故障中功放块和音量电位器故障频率要高于其他电路故障。电路中除功放IC外的集成电路的损坏率极低,通常不要轻易拆焊或更换。 (2)确认故障:先询问用户故障现象、故障发生经过及是否修理过,做到心中有数打开机器检修前,必须验证故障现象。 (3)定方案:査询资料,判断故障部位,确定修理方案。熟悉待修汽车音响的电路结构原理,为分析、判断故障提供依据;熟悉待修汽车音响的主要元器件的结构、作用和特性,避免盲目检修,扩大故障范围。 汽车音响通常不带电路图,若故障简单,如需更换音量电位器等,可直接进行修理。若故障复杂,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打开机盖,根据机器所采用集成电路的型号,查找有关单元电路。 ②根据天线接线,调谐电感器的位置,即可找到AM处理电路和FM中频处理电路,顺着中频电路即可找到立体声解码电路。 ③根据磁头引线的去向确定磁带放音前置放大电路。 ④根据功放IC散热片和扬声器引线位置找到功放电路。 ⑤必要时将上述有关部分根据实物绘制出电路草图。 主要元器件有其特殊的形状和结构,只要认识几个主要元器件的形状和结构,通常可快速地从印制电路板上找到某单元电路的具体位置。 ①根据调频头的位置可确定调频中放电路信号的输入端,调频头有几根线接到印制电路板上,连接处为调频中放电路级,即调频中频通道的输入端,找到调频中频放大电路后,顺着该电路可找到立体声信号解码电路。 ②顺着天线找到调频、调幅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③根据集成块上的型号标注确定各单元电路的位置。通常块集成电路代表一块集成电路或一组电路,集成电路周围的元件必是该级电路的元器件。根据集成电路的端子,对照电路原理图可找到具体元器件。
④根据磁头的引线,确定磁头前置放大电路及均衡电路的位置。 ⑤根据音量电位器的接线位置,确定低频放大和功放电路的位置。 (4)外观检查:检査待修机表面上的伤痕,如电源插头及导线是否连接良好,插座是否松动,声源单元各设备的信号输出线与放大器的连接、放大器与扬声器的连接等是否良好,同时观察待修音响的牌号、型号、新旧程度及使用保养等情况。 通过操作面板,初步确定机外部分的可能故障。首先缩小故障范围,为机内检查奠定基础。机外检査主要有面板检査,外围设备和附件检查、电路部分外观检查和机械部分检查。 ①面板检查。通过改变面板上的各功能转换开关、电位器等,改变整机的工作状态,从而判断故障发生在整机的哪一部分,尽可能在机外将故障范围缩至最小。 ②外围设备和附件检查。主要检查汽车音响的外接扬声器、熔丝座、天线等是否完好; 电源线、扬声器线是否短路或内部断路;天线插座、插头、功能开关、电位器等接触是否良好等。 ③电路部分外观检查: a.机内是否有烧焦味。 b.各连线、插头是否松脱、断裂。 c,元器件是否损坏,如熔丝烧断、电容漏液爆裂、电阻烧焦变黑、功放IC烧裂变色。 d.各元件是否虚焊、开焊、松动,电路板是否断线。 e.通电检查,是否发生冒烟或异味。 f.手摸功放IC及其散热片是否过热。 ④机械部分检査。主要检査机芯各功能按键是否失灵、磁带是否正常、盒舱配合是否准确,能否使磁带准确推到位,卷带轴扭力是否正常等。 a.机芯是否有异物。 b.接头是否太脏或过度磨损。 c.压带轮与主导轴是否缠有磁带,是否平行。 d.传动带是否脱落、老化伸长、断裂。 e.其他机械部件是否磨损变形、齿轮错位掉牙、间隙过大。 f.弹簧是否脱落、变形。 (5)找出故障部件通过上述检查,可划分出汽车音响故障区域。再对照故障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分析其工作原理,并在印制电路板上找到相应部分,运用仪器仪表
仪表测得数据,与正常工作时的数据进行对比,最后找到故障元器件或电路的断路与短路点。 机内检查程序: ①打开外壳,先不通电,对机内电路部分或机械部分进行静态直观检查。 ②用万用表R×10欧或R×100欧档检测直流电源输入端对搭铁端的正、反向电阻。若发现机内存在短路故障,先用分割法检查排除。 ③接通电源和信号源(接上天线或放音磁带),对电路部分或机械部分进行动态直观检查。 ④运用分割、干扰等检查法,将电路故障范围压缩在某一级。 ⑤通过电压、电流、电阻测量或模拟替换,确定有故障的元器件或机械零部件。
(6)故障的修复与更换:对故障元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测试分析,针对不同故障程度,釆用相应的修复或变通代换措施进行排除。对于机械类易损件,可通过调校、整形及加工仿制等措施修复;对于声电或电声转换部件,可采取局部修复措施进行修复;对于电路易损件,通常属于元件变质或性能参数下降,有些可通过调整电路工作点恢复其功能;对于集成电路或厚模块,若局部损坏则可采用外贴元件的修复措施,若损坏程度严重,可采用变通代换措施排除故障。 (7)调试与试验:故障排除后应进行调试,使整机各电声技术指标恢复至原机要求。 然后在满负荷状态下对整机性能进行测试,并进行一定时间的疲劳实验,确保经过修理的机器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注意:切勿随意调整机内的可调电阻、电容等,尤其是收音头内的元件。因为在没有专门仪器的条件下,这些元件很难调准,反而给故障判断增加难度。

上一篇下一篇
参与回答(0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nickname}}{{item.pubtime}}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1.nickname}}回复 {{item1.othername}} {{item1.pubtime}} 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查看全部回复{{item.replylist_count}}条 查看全部
收起回复 收起全部
{{isLoadList==1?'加载中...':(isLoadList==2&&(list.length <=3||(list.length>3&&!is_hidden))?'没有更多内容了':'查看更多回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