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一辆大众捷达GiX轿车,装备ATK型发动机,行驶里程10万km。
现象
该车在行驶中发现水温过高,有“开锅”现象,判断为节温器损坏,但更换节温器后故障并没有排除。
方案
接车后,首先检查冷却系统,水位正常,亦无渗漏现象,散热器清洁干净,膨胀水箱及盖均良好,散热器进、出水软管手捏有弹性,内壁无水垢,说明冷却系统内部比较干净。 起动发动机,水温上升正常,位于发动机后部的出水法兰和侧面的小循环金属水管升温也很快,5min左右水温即达到100℃,但此时冷却风扇却不工作,手摸检查冷却系统各部位的温度,散热器依然是凉的,进、出水软管靠近发动机一端温度较高,但不烫手,小循环金属水管和出水法兰温度很高(烫手)。很快,膨胀水箱开始沸腾,有水蒸气喷出,温度表指 示达120℃。 据此判断,应该是节温器故障或水泵工作不正常,考虑到节温器刚刚换过,于是决定拆检水泵。拆下水泵检查,发现水泵叶片虽有老化现象,但应该还能够正常工作。更换一只新水泵后再试车,故障依然如故。难道是新节温器有问题?拆下节温器试验,故障还是没有排除。仔细检查整个冷却系统各部件及管路循环系统都正常,安装和加注冷却液也都是按维修手册要求进行的,可故障为什么排除不了呢? 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一位细心的修理工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每次更换零件组装完毕后,加注的冷却液量似乎少了一些,该车型的冷却液量应该是6L,而现在只加4L就满了。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一是气缸体内部及散热器内水垢严重,发生了堵塞;二是循环管路内部有空气,形成了气阻。上述现象及检查的结果表明,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大。 于是,打开散热器上水管接头,补充冷却液,直至上水管接头处有冷却液溢出。将水管接好后试车,发现膨胀水箱的冷却液高度有所下降,再次补充冷却液后故障排除。
备注
该车发动机采用高压密封强制冷却液循环式冷却系统,冷却系统主要由水泵、散热器、节温器、热敏开关、冷却风扇、膨胀水箱及循环管路等组成。冷却系统的正常工作压力为0.13~0.15MPa,工作温度为85~120。冷却液的循环路线是由位于水泵下部的节温器控制的,当冷却液温度低于86℃时,节温器关闭,冷却液不经过散热器,进行小循环;当冷却液温度达到86℃时,节温器开启,并随冷却液温度的升高开度逐渐加大,使节温器流至散热器的冷却液量逐渐增大;当冷却液温度达到102℃时,由热敏开关控制的电子风扇开始工作。 由于整个冷却系统在车上的安装位置为散热器和膨胀水箱较高,发动机机体较低,从而形成了一个两端向上的“U”形管,当冷却系统各部件组装完成后,形成“U”形管一端封闭的状态,此时从膨胀水箱加注冷却液,就会在散热器一端形成一个空气腔,从而造成一个“气阻”空间。 水泵正好处于“U”形管的底部,当水泵工作时,是从散热器上水口吸入冷却液进入机体,再从出水法兰到达散热器的下水口。当节温器关闭时,由于小循环管路里没有空气,所以小循环工作正常;当节温器开启时,水泵吸到的是散热器上部的空气,不能形成大循环液体流动,所以产生的故障现象是只有小循环而没有大循环,这与节温器不能开启或水泵泵液量不足产生的故障现象是一致的。 在加注冷却液之前先不连接上水口软管,就将空气排除了,从而也就消除了“气阻”现象,故障自然就排除了。 由于更换节温器时很少会将冷却液全部放掉,因此加注冷却液的量一般不会引起注意,所以容易引起误判。从此例故障可以看出,维修人员不仅要灵活撑握各部件的构造、性能,还要考虑到布置的位置关系,更要注重维修经验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手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