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
制动失效
故障现象:
踩下制动踏板,车辆不减速,即使连接几脚制动也无明显减速作用。
故障原因:
1. 制动踏板至制动主缸的连接松脱;
2. 制动储液室无液或严重缺液;
3. 制动管路断裂漏油;
4. 制动主缸皮碗破裂。
排除方法:
1. 若制动踏板与制动主缸的连接松脱,应检查修复;
2. 踩下制动踏板时,若感到很轻或稍有阻力,则应检查主缸储液室内制动液是否充足。若主缸储液室内无液或严重缺液,应添加制动液至规定位置。再次踩下制动踏板时,若仍没有阻力,则应检查制动主缸至制动轮缸的制动软管或金属管有无断裂漏油;
3. 踩下制动踏板时,虽然感到有一定的阻力,但踏板位置保持不住,明显下沉,则应检查制动主缸的推杆防尘套处是否有制动液泄漏。若有制动液泄漏,说明制动主缸皮碗破裂;若车轮制动鼓边缘有大量制动液,则应检查制动轮缸皮碗是否压翻、磨损是否严重。
制动不灵
故障现象:
1. 汽车制动时,踩一次制动踏板不能减速或停车,连续踩几次制动踏板的效果也不好;
2. 汽车紧急制动时,制动距离太长。
故障原因:
1. 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太大;
2. 制动主缸储液室内存油不足或无油;
3. 制动液变质(变稀或变稠)或管路内壁积垢太厚;
4. 制动管路内进入空气或制动液汽化产生了气阻;
5. 制动主缸、轮缸、管路或管接头漏油;
6. 制动主缸、轮缸的活塞及缸筒磨损过度;
7. 制动主缸、轮缸的皮碗老化或磨损引起密封不良;
8. 制动主缸的进油孔、储液室的通气孔堵塞;
9. 制动主缸的出油阀、回油阀不密封;活塞复位弹簧预紧力太小;活塞前端贯通小孔堵塞;
10. 制动器的制动鼓与制动蹄片间隙不当;制动鼓与制动蹄片接触面积太小;制动蹄片质量不佳或沾有油污,制动蹄片铆钉松动;制动鼓产生沟槽磨损或失圆,制动时变形;
11. 真空增压器或助力器的各真空管路接头松动、脱落,管路有破裂处;膜片破裂或密封圈密封不良;单向阀、控制阀密封不良;辅助缸活塞、皮碗磨损过甚;单向球阀不密封。
排除方法:
1. 若一脚踩下制动踏板,踏板到底且无反力,连续几次踩制动踏板都能踩到底,且感觉阻力很小,则应检查储液室中制动液液面高度是否符合要求,若液面低于下限,说明制动液不足,检查制动踏板连动机构有无松脱;
2. 连续几脚踩制动踏板时,踏板高度仍过低,并且在第一脚制动后,感到总泵活塞未回位,踩下制动踏板即有制动主缸与活塞碰击声,则应检查主缸活塞回位弹簧是否过软,主缸皮碗是否破裂;
3. 连续踩几次制动踏板时,踏板高度低而软,则应检查制动主缸的进油孔或储液室的通气孔是否堵塞;
4. 一脚踩下制动踏板时,踏板高度过低,连续几脚踩下制动踏板时,踏板高度稍有增高并有弹性,则应检查系统内是否存有气体;
5. 一脚踩下制动踏板时,踏板高度较低,连续几脚踩下制动踏板时,踏板高度随之增高且制动效能好转,则应检查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及制动器的间隙;
6. 维持制动踏板高度时,若缓慢或迅速下降,则应检查制动管路是否破裂、管接头是否密封不良,主缸、轮缸皮碗或皮圈密封是否良好;
7. 安装真空增压器或助力器的车辆,踩下制动踏板时,若踏板高度适当但太硬,且制动不灵,则应检查增压器或助力器的工作情况,检查制动系统油管是否有老化、凹瘪,检查制动液黏度是否太大等;
8. 踩制动踏板时,若踏板有向上反弹、顶脚的感觉,且制动力不足,则应检查增压器的辅助缸活塞磨损是否过度,辅助缸活塞、皮碗是否密封不良,辅助缸单向球阀是否密封不良;
9. 路试车辆时,观察各车轮的制动情况。若个别车轮制动不良,则应检查该车轮的制动软管是否老化,摩擦片与制动鼓间的间隙是否不当,摩擦片是否有硬化、油污、铆钉外露现象,制动鼓内臂是否磨损成沟槽,摩擦片与制动鼓的接触面积是否过小。
制动跑偏
故障现象:
1. 汽车行驶制动时,行驶方向发生偏斜;
2. 紧急制动时,方向急转或车辆甩尾。
故障原因:
1. 左右车轮轮胎气压、花纹或磨损程度不一致;
2. 左右车轮轮毂轴承松紧不一致、个别轴承破损;
3. 左右车轮制动蹄摩擦片材料不一致或新旧程度不一致;
4. 左右车轮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的接触面积、位置不一致或制动间隙不等;
5. 左右车轮轮缸的技术状况不一致,造成起作用时间或张力大小不相等;
6. 左右车轮制动鼓的厚度、直径、工作中的变形程度和工作面的粗糙度不一致;
7. 单边制动管路凹瘪、阻塞或漏油;单边制动管路或轮缸内有气阻;
8. 单边制动蹄与支承销配合过紧或锈蚀;
9. 一侧悬架弹簧折断或弹力过低;
10. 一侧减振器漏油或失效;
11. 前轮定位失准;
12. 转向传动机构松旷;
13. 车架、车桥在水平平面内弯曲、车架两边的轴距不等;
14. 感载比例阀故障。
制动跑偏的根本原因是左右车轮的制动力不等。一些不属于制动系统的零件,其技术状况不良时,既影响到车辆正常行驶时的跑偏,也影响到了制动时的跑偏。
排除方法:
1. 若车辆正常行驶时也有跑偏现象,则首先进行以下外观检查:检查左右车轮轮胎气压、花纹和磨损程度是否一致;检查各减振器是否漏油或失效;检查悬架弹簧是否折断或弹力是否一致;
2. 支起车轮,用手转动和轴向推拉车轮轮胎。若一侧车轮有松旷或过紧感觉,应重新调整轴承的预紧度;若转动车轮有发卡或异响,应检查该轮轮毂轴承是否破损或毁坏;
3. 对汽车进行路试。制动后,若汽车向一侧跑偏,则为另一侧的车轮制动不良。
首先对该车轮制动器进行放气,若无制动液喷出,说明该轮制动管路堵塞,应予以更换;若放出的制动液中有空气,说明该轮制动管路中混入空气,应予以排放;观察该轮制动器间隙,若制动器间隙过大,说明制动蹄摩擦片磨损严重或制动自调装置失效,应更换新件。
上述检查结果如都正常,应拆检该轮制动器。检查制动盘或制动鼓是否磨损过甚或有沟槽,若磨损过甚,应更换,若有严重沟槽,应车削或镗削。检查制动蹄摩擦片(摩擦衬块)是否有油污或水湿及磨损过甚,若摩擦片有油污或水湿,应查明原因并清理,若摩擦片磨损过甚,应更换。检查制动轮缸或制动钳活塞,若有漏油或发卡现象,应更换新件。
4. 若制动时,汽车出现忽左忽右跑偏现象,则应检查前轮定位是否符合要求,若前轮定位不正确,应调整,检查转向传动机构是否松旷,若松旷,应紧固、调整或更换新件;
5. 若制动时,车辆出现甩尾现象,应检查感载比例阀是否有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