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束的定义: 车轮前束是指车轮前端面与后端面在汽车横向方向的距离差(图1-4),也可指车身前进方向与前轮平面之间的夹角,此时也称前束角。以车辆前进方向为参照,前小后大为正前束,前大后小为负前束。
相关参数参考图1-5所示①总前束:一个轴上的总前束由两个车轮的前束角之和计算得出。
②后轴的单独前束:指车辆中心线与车轮中心线的夹角。
③前轴的单独前束:指几何轴线与车轮中心线的夹角。
正确的前束角与外倾角配合能够减少车辆行进时对轮胎的磨损。它补偿了由于车轮外倾角使得地面对轮胎产生的侧向力,使驾驶稳定。
过大的正前束(前轮前束)会导致轮胎外侧磨损,直线行驶差;过大的负前束(后轮前束)会导致轮胎内侧磨损,驾驶性能差。如图1-6所示横向磨损的羽状横纹是前束调整不当造成的。
设置车轮前束的主要目的是修正上述车轮外倾角引起的车轮向外侧转动。车轮外倾,一方面会使得转向轻便;另一方面,也使得左右前轮分别有向外侧转动的趋势,为了修正这个问题,又设置了车轮前束,使得左右两轮带有向内的角度,则正负抵消,从而让左右两轮可保持直线行进,减少轮胎磨损。也就是说,车轮前束主要是为了消除车轮外倾的不良影响而存在的。
般情况下,车辆的车轮外倾和车轮前束常常“正正”搭配或“负负”搭配,但考虑到车辆的整体性能,车轮外倾和车轮前束的搭配会有许多例外。一般载重汽车都设计为正外倾配合较大正前束,而现代轿车多采用较小的负外倾搭配小一些的正前束。表1-1是部分轿车的车轮定位数据。
从汽车的正上方向下看,轮胎的中心线与汽车几何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前束角。轮胎中心线前端向内收缩的角度为正前束角(即“向内为正”);反之为负前束角(即“向外为负”)。总前束值等于两个车轮的单侧前束值之和,即两个车轮轴线之间的夹角。
如图1-7所示,如果测量一个轮胎前端到另一个轮胎前端的距离,会得到尺寸A;测量这两个轮胎后端的距离,会得到尺寸B。如果A比B小,则前束内收;如果B比A小,则前束外展,如图1-8所示。
四轮定位仪能检测出车辆的几何中心线,而后计算出两个轮胎距几何中心线前、后端的距离,这样得到每个轮胎的读数,称为单侧前束(图1-9);将两个轮胎的单侧前束加在一起,得到个值,称为总前束,这是汽车维修手册中的规范。如果总前束(最佳值)是3.175mm(1/8in),那么轮胎单侧前束就是1.59mm(1/16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