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因素对汽车维修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来自:倾城之泪
3年前
已收藏
收藏
阅读数
143
回复数
0

众所周知,汽车必须达到一定的工作温度,其燃料才能正常地燃烧和对外做功。另一方面,汽车的各项技术性能参数是在一定的温度等试验条件下确定的,因此温度因素对于汽车的检测精度和维修质量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汽车维修中必须自觉地树立温度观念,以便提高汽车检测、调整和维修的准确性。 1.温度对燃油供给系统的影响: 在奇瑞汽车公司的维修手册中有如下的提示—“注意:燃油的温度对燃油泵的性能影响比较大,若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运转,当燃油温度高于一定值时燃油泵的泵油压力急剧


下降,因此当热车发动机不能起动时,请仔细检查是否为燃油泵的高温性能不好。”目前我国生产的车用汽油10%的馏出温度不高于75℃,50%的馏出温度不高于120℃,而汽车发动机罩盖下的温度高达100℃以上,因此在夏季,燃油系统出现程度不同的“气阻”现象往往难以避免。 在高温季节,判断燃油系统是否存在“气阻”的方法是:检测发动机冷态、热态下的燃油压力是否一致。若燃油系统压力在发动机冷态和热态下是一样的,说明不存在“气阻”;如果热车状态下的燃油压力明显低于冷车状态下的燃油压力,则说明存在“气阻”现象。 2.温度对零部件工作性能的影响: 1)环境温度(或湿度)较大变化可能导致电子器件特性发生衰变或零点漂移。其原因如下: ①热敏元件是依靠环境介质温度的变化而工作的。 ②热车时冲洗汽车,机体温度骤然下降,容易导致传感器性能衰变。一辆捷达王轿车,某天早晨无法起动发动机。检查气缸压力、燃油压力、配气相位和点火时刻等,都正常。检査喷油器,也能正常喷油。用故障诊断仪检测发动机ECU,没有故障码输出。检查火花塞,虽然经过多次起动尝试,但是火花塞没有被淹的迹象,说明喷油很少。用万用表检测冷却液传感器,既不断路,也不短路。询问车主得知,前一天曾经在发动机很热的情况下冲洗过。 试着更换冷却液传感器,故障不再出现。原来是由于热车时冲洗了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骤热骤冷,造成性能衰变,输出的信号失真,但是ECU无法判断传感器的性能衰变,仍然按照错误的冷却液温度信号控制喷油量,所以发动机不容易起动。由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既不断路也不短路,所以没有故障码输出。 ③高温或低温对电器元件的性能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以电解电容器为例,一般只适合在50℃以下的环境中使用,如果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电解电容器容易发生漏电、容量下降和使用寿命缩短等现象。这就是车载计算机的电容器容易损坏的主要原因。对
于集成电路,由于其内部包含几千甚至上万个PN结,它对工作温度也很敏感,若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正常工作。事实上,继电器也有类似的情况。 ④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传感器、输出轴转速传感器是一种磁脉冲式传感器,其内部有磁体,若磁体遇到高温(或撞击)后,磁性会减弱,会导致转速信号电压降低或不稳定。 基于上述原因,在汽车维修中,应当加强对电子器件性能的监测。 2)零部件需要达到一定的工作温度才能正常发挥效能。自动变速器、氧传感器、三元催化转化器等自动控制装置,只有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投入正常工作。但是如果温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温度传感器报警),也会加速其损坏。 又如行车制动器摩擦片上印制了适用温度的提示,例如“0~300°C”、“50~800℃”等。“0~300℃”表示该制动片从0℃到300℃都是适用的,若超过这个温度范围,则不能保证其制动性能正常,这是由制动片的材料成分不同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在没有达到某一温度之前,制动片是不能完全投入工作的,例如冬天出门第一脚制动往往效果不好,好像没有摩擦力似的,就是这个缘故。由此可见,制动片也需要预热,否则行车初期有可能因制动摩擦片工作不可靠而出现危险。 3)长期高温作用会造成非金属材料老化变质。汽车密封垫圈的材料大多数是纸质或者
石棉,经过长时间使用后,由于发动机高温的烘烤,石棉成分会逐渐挥发,容易出现密封不严和漏气、漏油等现象。因此,发现进气管真空度下降,怀疑进气系统存在漏气时,不要忘记检查节气门体与安装底座之间的密封垫是否老化变质。 另外,在高温环境下,橡胶零件的使用寿命会缩短。以橡胶轮胎为例,在热带地区使用的橡胶轮胎,其使用寿命比在气候寒冷地区要短许多。 3.温度对空调系统的影响: 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超过122℃时,全自动空调系统控制单元(ECU)会切断空调压缩机电磁阀的接地回路,使空调压缩机停止运转,以减小发动机的负荷,保证发动机正常的输出功率。因此在维修空调系统时,要注意分辨压缩机停转故障是由于温度过高引起的应急保护措施,还是压缩机(见图1-13)本身确实已经损坏。 4.温度对电气检测的影响: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电控汽车使用的温度传感器,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负温度系数传感器,其电阻值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另一类是正温度系
数传感器,其电阻值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和进气温度传感器都属于负温度系数(NTC)型传感器,其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20℃时的额定电阻为2.5k欧±0.125k欧,若浸泡在沸水中,其电阻值下降到300~400欧。 在奥迪A6轿车的维修手册中有如下的提示:“室温时喷油器线圈的电阻为10~18欧,当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时,其电阻增加4~6欧。”另外,电路插接器可能由于热胀冷缩导致接触不良的现象。 5.应对温度变化影响的主要技术措施: 任何技术检测,如果没有规范的检测条件和测量方法,则其检测结果都无可比性,也就无法评价汽车的技术状态。所以,应当把检测条件、测量方法及其诊断结果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各项检测必须在汽车达到正常工作温度以后进行。采用气缸压力检测仪检查气缸的压缩压力,应该在发动机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之后,将火花塞(或喷油器)卸下,使节气门完全打开,然后用气压表进行测量。如果在冷机状态下测量气缸的压缩压力,其结果是不准确的。这是因为气缸、活塞、活塞环、气门和气门座等零件的受热状况和配合间隙,在发动机尚未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时与发动机额定工况时是不一样的,而相关零件的热胀冷缩状况直接影响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数值。 又如进行路试时,开始阶段发动机的温度往往只有75℃左右,达不到正常的工作温度,这个温度恰好是动力控制模块(PCM)保持“暖机加浓”阶段,若此时检测尾气成分,一氧化碳可能超标。
2)调整发动机应当在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才进行。 ①调整发动机的怠速(见图1-14),应该在冷却液温度达到80℃左右才能进行。如果在冷车时调整怠速,当发动机走热以后,会导致怠速不稳定。 对于电喷发动机,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能进行怠速调整:a.发动机故障指示灯(M IL)不亮;b.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c.蓄电池电压高于11V;d.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不堵塞,不漏气;e.点火系统工作正常;£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工作正常;g.发动机无负荷(变速杆处于P位或N位,前轮处于正直位置,关闭空调器、前照灯、加热器、鼓风机风扇、后窗除雾器等附属设备)。同时,只有在上述状态下才能检测发动机的怠速是否符合标准。 ②调整发动机的机油压力,应该在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70~90℃,且发动机处于额定转速时进行。如果刚起动不久就急忙调整机油压力,当发动机温度升高以后,由于机油的黏度下降,可能造成机油压力偏低。 3)下列操作应当在汽车冷态下进行。 ①拆卸汽车零部件应当在冷却以后进行。最典型的莫过于拆卸气缸盖螺栓。如果发动机尚热就急急忙忙拆卸气缸盖,则气缸体、气缸盖的结合平面很容易产生翘曲变形,这种变形需要使用仪器才能测量出来,而且大型基础件的变形会对整车的工作性能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②调整气门间隙,一般应当在发动机冷却状态下进行。维修手册上规定的气门间隙值,如果未加注明,都是指发动机处于冷态下的调整数据。若发动机处于热机状态,则应按热态数据调整,它比冷机时要求的间隙小0.1mm左右,否则容易造成额定工况时气门间隙偏大。 ③检査和调整橡胶轮胎的气压,要注意温度对胎压的影响。若环境温度或者轮胎温度升高,轮胎气压会有所提高,因此汽车维修手册要求在冷态时测量和调整橡胶轮胎的充气压力。 4)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温度选用不同的器件材料(见表1-7)。
5)其他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①检测全自动空调系统,最好在环境温度高于5℃时进行。目前许多汽车全自动空调系统设置了温度控制电路,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空调系统不能启用。又如对奥迪200
1.8T型轿车空调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时,环境温度应当高于10℃,如果环境温度低于10℃,则空调系统不工作,此时检测自动空调系统便失去意义。 使用故障诊断仪读取电控系统的故障码和测量数据块时,发动机的温度必须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若发动机的温度过低,可能会出现某些虚假的故障码,给检测工作造成麻烦。 有时故障诊断仪与控制模块之间无法通信,可能是因为环境温度或者湿度发生较大变化,造成插接器有轻微的接触不良或者松动(就好像有电压无电流一样)。此时可以将插接器拆下来,然后再次安装,有可能使接触不良之处恢复正常,排除这种因素的干扰。

上一篇下一篇
参与回答(0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nickname}}{{item.pubtime}}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1.nickname}}回复 {{item1.othername}} {{item1.pubtime}} 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查看全部回复{{item.replylist_count}}条 查看全部
收起回复 收起全部
{{isLoadList==1?'加载中...':(isLoadList==2&&(list.length <=3||(list.length>3&&!is_hidden))?'没有更多内容了':'查看更多回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