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电击①在维修点火系统故障时,如果发动机在启动或运转中,则不要用手触摸点火线圈、高压线和分电器等,以免被高压电击伤。 ②在进行高压试火时,最好用绝缘的橡胶夹子夹住高压线来进行试验,若用手直接接触高压导线,容易造成高压电击伤。 ③电子仪表显示系统均采用冷阴极管,由于冷阴极管插接器通电后储存在高压交流电,因此在维修电子仪表显示系统时,通电后人体不得接触这些部位。 ④做好维修设备安全用电的检查与管理,移动式照明灯只允许使用低压灯泡。 2.防火灾和防爆炸①维修电喷发动机喷油系统时,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必须事先对系统进行卸压。 ②燃油系统卸压方法(以日产公爵VG30E发动机为例):启动发动机并使其怠速运转,拔下燃油泵继电器的电源插头,使燃油泵停止工作,此时发动机会随之熄火,而后再起动机带动发动机运转一会儿,以保证完全卸去燃油系统的压力。 ③在带电测试浮子可变电阻式燃油液面位置传感器时,不要将油位传感器取出,因为滑动臂在可变电阻上滑动时,接触处容易产生电火花,从而导致汽油着火,甚至会引起燃油箱爆炸。 ④试验电动燃油泵的性能时,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和防止损害发动机ECU,可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蓄电池的正、负极与电动燃油泵的接线端子,听诊燃油泵是否有转动的声音。 ⑤现代汽车一般都安装了空调设备,电控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比较复杂:一是部分空调制冷剂容易着火;二是在空调系统检漏过程中容易发生事故,现在大多使用R134a,性能优越,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小,但它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易燃。因此,当使用R134a制冷剂的汽车空调系统出现泄漏时,必须及时修理,以防止发生火灾。 正确的检漏方法是利用瓶装氮气进行试漏。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其性能比较稳定,所以安全可靠。不允许使用瓶装氧气或者压缩空气对空调系统进行试漏,因为氧气在管道中与空调压缩机的润滑油进行混合极易发生爆炸。 ⑥车辆着火防护工具。新能源汽车着火时,应使用常规ABC干粉灭火器灭火,这种灭火器用于油或电路火灾。如果只是高压蓄电池着火,则推荐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发生大面积火灾时,持续浇水同样可浇灭高压蓄电池火灾。用水量过少是非常危险的,这会加剧高压蓄电池火灾的火势。 动力电池若起火燃烧,建议使用二氧化碳类型灭火器:如果采用水来灭火,应使用大量、可持续的水去灭火,如只用一桶,将加剧动力电池火灾的程度,这是危险的。 当电动汽车发生火灾时,最有效的灭火方式是采用大量的水灭火。因为电动汽车起火多为电路短路起火,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人员安全,使用水基灭火器可以快速对短路产生的热量降温,使电能耗尽来有效灭火。 3.防烫伤汽车三元催化转换器的工作温度高达650℃以上,其外壳有时会发红,即使在发动机熄火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因此,在停车后的一段时间里,修理人员不要在三元催化转换器附近进行修车作业,也不要到车底下进行放油操作,以免发生烫伤事故。 4.防机械伤害①对于整体式ABS,在维修制动器之前,应彻底卸去高压蓄能器(又称蓄压器)中的压力。因为在ABS中往往积蓄着压力很高的制动液,储能器中的压力高达18.6MPa。如果未经卸压就松开排气螺钉,那么高压的制动液会喷出伤人。蓄能器卸压的方法是:先断开点火开关,然后反复踩、放制动踏板25次以上,直到制动踏板变得很硬时为止。 ②必须按照维修规范拆卸或更换安全气囊系统。在维修和测试安全气囊系统各零部件前,必须先将点火开关转到锁止(LOCK)位置,并将蓄电池负极电缆端子拆下30s或更长时间(视车型而定),然后开始维修工作。因为安全气囊系统有备用电源,若从蓄电池上拆下负极端子不到规定的间隔时间就开始维修,很容易因备用电源而导致安全气囊膨开,造成严重事故。 ③在维修过程中,如果可能产生振动,则对安全气囊系统的传感器具有冲击作用,那么应在维修之前拆下碰撞传感器,以防止安全气囊膨开伤人。 ④安全气囊系统控制单元、前碰撞传感器和安全气囊组件等部件都不得暴晒或者接近火源。
⑤绝对不能检测安全气囊系统点火器(引爆管)的电阻,否则有可能导致气囊引爆。
检测安全气囊系统故障时,必须使用高阻抗的(大于10kΩ/V)电阻/电压表,最好使用数字式万用表。如果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因其阻抗较小,表内电源的电压加到安全气囊系统上,就有可能造成安全气囊引爆。
⑥在拆卸或搬运安全气囊组件时,安全气囊的装饰盖应朝上放置,且不得将安全气囊组件重叠堆放,以防止安全气囊误膨开造成严重的机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