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互联网LIN

来自:陈海龙
4年前
已收藏
收藏
阅读数
109
回复数
0

器中LIN( 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是一种相对比较新的总线系统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研发出来的,其目的是为简单的传感器执行器应用系统(如控制门、座椅或天窗的电子技术)提供一种价格低廉的,代替低速CAN总线系统。由半导体制造商 Motorola公司(现在的名字是: Freescale)与不同的车辆制造商共同研制,他们已经与LN合作组联合在一起。其规程是开放的。因为采用的是简单的面向字符的协议,它可以用每一个UART(通用异步接收器和传输器)来执行。在实际中它是可以被自由使用的。


物理层和比特传输层(8 UART字符具有8数据位,每一个起动位和停止位不带奇偶校验)与K线协议相一致。可能的比特率范围是1~20kbit/s。这里推荐三种比特率2.4kbit/s、9.6kbit/s和19.kbit/s。第一代LIN(LIN规程V1.3)其重点是在尽可能使用最经济的网络接点上。为了使LN快速地进入市场,它被定位在作为CAN网络的子总线。其中主节点作为接到上一层CAN网络的网关(图3-4-1)。主节点是唯一具有精确时基的节点,还必须关心总的网络配置。所有其他的网络接点都是从节点,它们的比特时钟能够自身同步,根本不需要与总的网络进行配置。为了识别传输错误,在总线系统层面上,LN只使用了较少的机制,根本就没有规定什么特殊的方法。因为这种传输错误,本身是可以被修正的。 用LIN规程的V2.0版本,协议不只对部分机制作了精确的说明,而且还扩展了一些可选择的机制,它们使设备变得十分复杂。它属于K2000或UDS诊断数据信息,但ISO诊断功能的执行要求在LN控制器中进行,它还是一种要求强制性的即插即用机制,即通过LN主控制器允许自动地对LN从控制器配置。但这种机制只是对控制器有意义,它使用 Flash--roM和 EEPROM存储器,却因此受到一些批评,因为费用问题违背了LN的基本思想。 上述变化不是完全向后兼容的,所以校验和的计算方法要改变。一个V2.0的主控制器必须能与一个V1.3从控制器一起工作,而V1.3的主控制器不能与LINV2.0从控制器进行通信。LINV2.1在一些细节方面能进一步向前兼容,但特别要消除前面版本不清楚的部分。 由于通用汽车公司GM和福特汽车公司Ford对LINV2.0的变量稍作修改,如最大比特率为10.4kbit/s,并按SAEJ2602标准递交。因此产生了一些专利性的LIN变量。 早期的经验表明,最初的目标是LIN节点要降低到与低速CAN节点的费用相同,这要在巨大的努力下才能达到。其原因在于CAN总线收发器,由于是批量生产的,价格只比K线的总线收发器贵不了多少。LN中集器可以集中在微控制器上,因为有些半导体微处理器只需必要的耐压能力。由于LIN要求的比特率比较低,在Low- -Speed-CAN-Netze-网络下,可以采用单绝缘导线作为传输线。最后与UART相比,由于CAN控制器被直接集成在微控制器中,这些多花的费用是可以被忽略的。反过来必要的CAN-LIN网关功能使总的网络复杂化,也容易出现错误。尽管如此,LIN总线在车身控制技术中(如门镜和车窗升降的控制或多功能转向盘的控制,内外灯控制系统)用得很广。

上一篇下一篇
参与回答(0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nickname}}{{item.pubtime}}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1.nickname}}回复 {{item1.othername}} {{item1.pubtime}} 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查看全部回复{{item.replylist_count}}条 查看全部
收起回复 收起全部
{{isLoadList==1?'加载中...':(isLoadList==2&&(list.length <=3||(list.length>3&&!is_hidden))?'没有更多内容了':'查看更多回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