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远方只是讨论了车辆行驶中,驾驶人要注意观察道路前方的情况,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对车辆后方、车辆左方、车辆右方、车辆上方、车辆下方的观察,这就是顾全大局要讨论的问题。 道路交通由人、车、路、交通环境等诸多因素构成。道路交通的实质是人和车辆在道路上进行空间位置的移动过程。在这个移动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并非是孤立的。 如图1-2所示,母子俩急着赶路,召唤马路对面的出租车,并且不顾一切地横穿马路。一辆电动车为了躲避母子俩向左猛拐,阻挡了红色轿车的去路。
红色轿车驾驶人立刻紧急制动,尾随其后的大客车驾驶人也只好被迫紧急制动。大客车后边的黄色轿车驾驶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与前边的大客车追尾了,这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个事例说明,道路上的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行人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道路交通这个复合的动态系统中,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这种连锁反应,可能在瞬间就把其中的车或人卷入危险的漩涡。
高速行驶的汽车,身躯庞大,貌似是交通参与者中的强者,但实际上危机四伏,各种潜在的风险,随时都有可能把驾驶人带到交通事故之中。
道路上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同类和异类之间的相互作用,演绎了繁华的交通场景。道路是载体,是舞台,人和车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要适应舞台,角色之间要和谐相处。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制约着道路交通,这就是交通环境。交通环境是指作用于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所有外界影响,包括道路状况(路面铺装材料、道路线形、路面宽度、路面平整度等)、交通设施(交通隔离设施、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信号灯等)、地物地貌(影响视线盲区的突起物等)气象条件(雨、雪、雾、狂风等)以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活动等。
道路交通是复合的动态系统,人、车、路、交通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防御性驾驶要求驾驶人在开车时要顾全大局,就是要有大局意识,不仅要想到自己的安全便捷,还要顾及到与自己行驶路线相关联的人、车、物的安全。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说,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打起仗来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又云:“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语出《孙子·谋攻篇》)。可见,战场上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才能把握大局,才能克敌制胜。同理,车辆行驶中,驾驶人不仅要感知自己车辆四个车轮的位置,还要观察自己前方的机动车、后方的机动车、左侧的机动车、右侧的机动车,观察道路上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动态及分布情况,观察道路上的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信号灯,如图1-3所示。
顾全大局,就是要在时间上严格把控与以上各种交通元素的空间位置关系,避免与以上各种交通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冲突。
防御性驾驶不仅要求驾驶人必须在360度平面范围的二维空间顾全大局,还要求在三维空间全方位顾全大局。例如,对道路的坡度、弯度、平整度、宽度、净空高度、承载能力等信息的感知,如图1-4所示。方方而面都观察到了,兼顾到了,才算得上是顾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