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80年代,接口是一种公司使用的标准。到了1989年,发展为ISO9141标准。该标准确定了基本的电气特性,如比特传输的方式,以及在控制器和诊断测试仪之间所采取的通信方式。在初始阶段,以上两设备交换一个关键字,通过这个关键字,在总的数据协议层上彼此接通并进行诊断数据的交换。 进入20世纪90年代,对于协议,首先是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后来又在联邦环境局CARB和EPA公布了关于监视车辆中重要排放组件的法律规定,用OBD(在线诊断)来表示。除了预先规定的一些参数以外,还定义了有关车辆运行中,要识别哪种错误,如何通知驾驶员这种错误。这方面内容必须被存储到设备的存储器中。与此同时,还要定义有关的诊断接口,并可以与官方的、警察的现场测试仪一起接到车辆上,其目的是检测重要的排放组件。除了被美国制商使用的SAEJ1850接口以外,由于在欧洲制造商的影响下,美国也开始使用基于ISO9141的接口标准,并用附加的标准IO9141-2(SO9141-CRB)原始的标准中所具有的自由度和可选性,进行了限制和更系统化的规定,但时,也允许有关于专业制造商的关键字、大量的协议变量,特别是含有与诊断要排放部分无关的内容存在。在与OBD规章进一步研发的同时,到了20世纪年代中期,美国接受了欧洲为其修改的规章。在这个框架下,诊断接口标准是ISO14230,从较高协议层出发,进一步细化,用集体名称关键字2000来表示KWP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