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在2017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和发改委在2018年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这两项规定,在业内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双资质”,也就是在中囯境内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的企业,需要满足这两项准入规定。 两项规定侧重不同,发改委主要负责车企生产项目的审批,而工信部则对其所生产的车型能否进入产销目录进行审核。据统计,目前仅有不到20家企业获得了“双资质”。
(1)满足什么样的要求才能获得双资质?
针对发改委的规定,对于新建的纯电动汽车的企业,要求如下:
a.所在地区的年度汽车产能利用率需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已有的新建电动汽车企业已经量产且达规模。
b.企业需要具备研发团队、研发能力和试验能力,其产品的主要指标需要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拥有发明专利和核心知识产权以及产品售后服务保障。
c.需要有连续资金支持和相关担保。
d.建设规模乘用车不低于10万辆,商用车不低于5000辆。
针对工信部的规定,主要分为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两个部分:
a.对生产企业提出了研发机构、生产能力、制造技术等17项审查要求都需要进行现场考核并且需要审核通过。
b.产品准入主要对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整车安全等提出了39项检查标准,都需要满足相关国标的要求。
(2)为何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需要有相关资质?
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利好,电动汽车发展十分火热,传统车企争相投资和转型,也涌现出了很多原来不是这个行业的“新造车势力”,出现了大量的盲目投资以及劣质产能过剩的问题。对电动汽车进行生产和产品准入管理,可以使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将一些机制不健全的僵尸企业淘汰,同时对一些优秀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有利于行业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