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速器漏油: ①故障现象:变速器内的油液从变速器盖,前、后轴承盖或其他部位渗漏出来。 ②故障原因: a.油液加注过多。 b.壳体破裂。 c.密封衬垫变形或损坏。 d.放油螺塞松动或滑扣。 e.加油螺塞松动或滑扣。 f变速器的通气孔堵塞,使变速器内压力增加、温度升高,造成各密封部位渗漏。 g.变速器盖、轴承盖固定螺钉松动。
③诊断与排除:
a.检查各紧固螺钉是否松动。若松动,予以紧固。
b.检查变速器油量是否过多。若过多,应按规定放出多余的油液。
c.检查通气孔是否堵塞。若堵塞,要加以疏通。
d.检査加油螺塞、放油螺塞是否松动、滑扣。若松动,加以紧固;若滑扣,视情况进行修理或更换。
e.观察变速器漏油处并检査漏油处纸垫、油封的完好情况。如有损坏,应予以更换。
f.若经上述检查后仍漏油,应将变速器拆下,检查变速器壳体有无裂纹、砂眼、气孔等。若破裂或有砂眼、气孔,应予以修理或更换。
(2)挂挡后不能行驶:
①故障现象:无论换挡操纵杆放在哪个位置,汽车都不能行驶。冷车时可行驶一段路程,热车后汽车便不能行驶。
②故障原因:
a.自动变速器无油。
b.换挡操纵杆与手动阀之间的连接松动,手动阀保持在空挡位置。
c.油泵进油滤网堵塞。
d.主油路严重堵塞。
e.油泵损坏。
③诊断与排除:
a.检查自动变速器内有无油液。其方法是:拔出自动变速器的油尺,观察油尺上有无油液。若油尺上没有油液,说明自动变速器内的油液已漏光。对此,应检查油底壳、油液散热器、油管等处有无破损而导致漏油。如有严重漏油处,应修复后重新加油。
b.检査自动变速器换挡操纵杆与手动阀摇臂之间的连杆或拉索有无松脱。如有松脱应予装复,并重新调整好换挡操纵杆的位置。
c.拆下主油路测压孔上的螺塞,启动发动机,将换挡操纵杆拨至D挡或R(倒)挡位置,检查测压孔内有无油液流出。
d.若主油路测压孔内没有油液流出,应打开油底壳,检査手动阀摇臂轴与摇臂间有无松脱,手动阀阀芯有无折断或脱钩。若手动阀工作正常,则说明油泵损坏。
应拆解自动变速器,更换油泵。
e.若主油路测压孔内只有少量油液流出,油压很低或基本上没有油压,应打开油底壳,检查油泵进油滤网有无堵塞。如无堵塞,说明油泵损坏或主油路严重泄漏,应拆卸分解自动变速器,予以修理。
f.若冷车启动时主油路有一定的油压,但热车后油压即明显下降,说明油泵磨损,应更换油泵。
g.若测压孔内有大量油液喷出,说明主油路油压正常,故障出在自动变速器中的输入轴、行星排或输出轴,应拆检自动变速器。
(3)车辆起步困难:
①故障现象:发动机启动后,变速器操纵杆无论挂入任何挡位,汽车都无法起步或起步困难。
②故障原因:
a.自动变速器油液过多或过少。油液过多,油面过高,运动件搅动油液产生气泡,油中混入空气使油压下降;同样油液过少,油面过低,油泵吸入空气使油压下降。油压不足导致执行元件打滑,车辆起步困难。
b.离合器打滑(离合器烧蚀、离合器片磨损严重、工作压力不足)。
c.阀体主油路调压阀损坏(漏油、卡住)。
d.车锁棘爪损坏(控制杆卡住)。
e.液力变矩器损坏(导轮打滑、单向离合器有故障),导致输入转矩不足而使车辆起步困难f.油泵吸油滤油网堵塞。
g制动器拖滞。
③诊断与排除:首先检查自动变速器油量是否正常,然后通过失速试验、时滞试验、油压试验后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故障具体原因。
a.进行失速试验,检查离合器是否烧蚀。失速试验方法如下。
i.将汽车停放在宽阔的水平路面上,前、后车轮用楔形木块塞住。
ⅱ.拉紧驻车制动器,左脚用力踩住制动踏板。
iii.启动发动机,将换挡操纵杆挂入D挡。
ⅳv.在左脚踩紧制动踏板的同时,右脚将加速踏板踩到底(时间控制在5s以内),在发动机转速不再升高时,迅速读取此时发动机的转速。
V.读取发动机转速后,立即松开加速踏板。
失速数据分析:如果发动机转速为1900~2100r/min,正常;如果转速小于1900r/min,则为发动机动力不足或液力变矩器导轮、单向离合器打滑;如果转速大于2100r/min,则为离合器打滑。
b.用时滞试验检查液力变矩器:启动发动机,将换挡操纵杆挂入D挡,用秒表计时,从拨动换挡操纵杆开始到感觉
到汽车振动为止所需的时间称为N-D时滞时间。如果大于1.2~15s,可判定为离合器片过度磨损或活塞行程过大。
c.油压试验,检查各油路油压,以判断油泵、主调压阀、节气门及油控系统
故障。
根据以上检测试验分析,再进行针对性拆卸检修。
(4)自动变速器换挡冲击过大:
①故障现象起步时,换挡操纵杆从P挡或N挡挂入D挡或R挡时,汽车振动大;行驶中,自动变速器升挡瞬间产生振动。
②故障原因:
a.发动机怠速过高。
b.节气门拉线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调整不当,主油路油压高。
c.升挡过迟。
d.真空式节气门阀真空软管破损。
e.主油路调压阀故障,使主油路油压过高。
f减振器活塞卡住,不起减振作用;单向阀球漏装,制动器或离合器接合过快。
g.换挡组件打滑。
h.压电磁阀故障。
i.电控单元故障。
③诊断与排除:
a.检查发动机怠速;检査、调整节气门拉线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检查真空式节气门阀的真空软管。路试检查自动变速器升挡是否过迟,升挡过迟是换挡冲击大的常见原因。
b.检测主油路油压。如果怠速时主油路油压高,说明主油路调压阀或节气门阀存在故障;如果怠速时油压正常,而起步冲击大,说明前进挡(含D挡和S挡)离合器、R(倒)挡及高挡离合器的进油单向阀损坏或漏装。
正常情况下,换挡时主油路油压瞬时应有下降。若无下降说明减振器活塞卡住,应拆检阀体和减振器。
c.检查油压电磁阀的工作是否正常;检查电控单元在换挡瞬间是否向油压电磁阀发出控制信号。如果电磁阀本身有问题则应更换;如果线路存在问题应修复。
(5)自动变速器打滑:
①故障现象:
a.起步时踩下加速踏板,发动机转速上升很快但车速升高缓慢。
b.汽车行驶中踩下加速踏板加速时,发动机转速升高,但车速没有很快提升。
c.上坡时无力,发动机转速上升很高。
②故障原因:
a.自动变速器油面过低。
b.自动变速器油面过高,运转中被行星齿轮机构剧烈搅动后产生大量气泡。
c.离合器或制动器摩擦片、制动带磨损过甚或烧焦。
d.主油路漏油造成主油路油压低。
e.主调压阀卡住、油泵溢油阀卡住造成工作油压过低。
f.离合器活塞环密封圈(包括外、内环)损坏,导致漏油。
g.制动器制动不灵或制动拖滞。
h.单向离合器损坏。
i.油泵磨损严重。
j离合器或制动器密封圈损坏导致漏油。
k.减振器活塞密封圈损坏导致漏油。
1.单向离合器打滑。
③诊断与排除:
a.检查自动变速器的油面高度。若油面过高或过低,应先调整至正常液面后再检查。
b.检查自动变速器油的品质。若自动变速器油呈现棕黑色,或有烧焦味,说明离合器或制动器的摩擦片或制动带有烧焦。应拆检自动变速器。
C.路试检查,若所有挡都打滑,原因出在前进挡离合器。
d.若换挡操纵杆在D挡的2挡打滑,而在S挡的2挡不打滑,说明2挡单向离合器打滑。若无论在D挡、S挡的2挡时都打滑,则为低挡及R(倒)挡制动器打滑。若在3挡时打滑,原因为R(倒)挡及高挡离合器故障。若在超速挡打滑,则为超速挡制动器故障。若在R(倒)挡和高挡时打滑,则为R(倒)挡和高挡离合器故障。若在R(倒)挡和1挡打滑,则为低挡及R(倒)挡制动器打滑。
e.在前进挡(含D挡和S挡)或R(倒)挡都打滑,说明主油路油压低,此时应对油泵和阀体进行检修。若主油路油压正常,原因可能是离合器或制动器摩擦片磨损过度或烧焦,更换摩擦片即可。
f在拆解之前,应先检查自动变速器的主油路油压,找出造成自动变速器打滑的原因。自动变速器无论前进挡或R(倒)挡均打滑,原因往往是主油路油压过低。若主油路油压正常,则只要更换磨损或烧焦的摩擦元件即可。若主油路油压不正常,则在拆修自动变速器的过程中根据主油路油压相应地对油泵及阀板进行检修,并更换自动变速
器的所有密封圈。
(6)自动变速器不能升挡:
①故障现象:行驶途中自动变速器只能升1挡,不能升2挡及高速挡;或可
以升2挡,但不能升3挡或超速挡。
②故障原因:
a.节气门拉线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调整不当。
b.调速器存在故障或调速器油路漏油。
c.车速传感器故障。
d.2挡制动器或高挡离合器存在故障。
e.换挡阀卡滞或挡位开关故障。
③诊断与排除:
a.进行故障自诊断,有故障码先按故障码处理。
b.检查调整节气门拉线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是否正常。
c.检查车速传感器是否正常。
d.检查挡位开关信号是否正常。
e.测量调速器油压,如果车速升高后调速器油压为零或很低,说明调速器有故障或漏油。
f.如果控制系统无故障,应拆检自动变速器,检査换挡执行组件是否打滑,用压缩空气检查各离合器、制动器油缸或活塞有无泄漏处。
(7)自动变速器升挡缓慢:
①故障现象:汽车行驶中,升挡车速较高,发动机转速也偏高;升挡前必须松开加速踏板才能使自动变速器升入高挡。
②故障原因:
a.节气门拉线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调整不当。
b.调速器存在故障。
c.输出轴上调速器进、出油孔的密封圈损坏。
d.真空式节气门阀推杆调整不当。
e.真空式节气门阀的真空软管或真空膜片漏气。
f.主油路油压或节气门油压太高。
g强制降挡开关短路。
h.控制模块或传感器故障。
③诊断与排除:
a.首先进行故障自诊断,有故障码的先按故障码处理。然后检查调整节气门拉线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测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电阻,如不符合标准应更换。
采用真空式节气门阀的自动变速器,应检査真空软管是否漏气,检查强制降挡开关是否短路。
b.测量怠速主油路油压,若油压太高,应通过节气门拉线或节气门位置传感
器予以调整。采用真空式节气门阀的自动变速器,应用减小节气门阀推杆长度的方法进行调整。若以上调整无效,应拆检油压阀或节气门阀。
c.测量调速器油压,调速器油压应随车速的升高而增大。将不同转速下测得的调速器油压与规定值比较,若油压太低,说明调速器存在故障或调速器油路存在泄漏。此时应拆检自动变速器,检査调速器固定螺钉是否松动,调速器油路密封环是否损坏,阀芯是否卡滞或磨损过度。
d.如果调速器油压正常,升挡缓慢的原因可能是换挡阀工作不良。应拆卸阀体检查,必要时更换。
(8)自动变速器无前进挡:
①故障现象:
a.R(倒)挡正常,但在D挡时不能行驶。
b.在D挡时汽车不能起步,在S挡、L挡(或2挡、1挡)时可以起步。
②故障原因:
a.前进挡离合器打滑。
b.前进挡单向离合器打滑。
c.前进挡离合器油路泄漏。
d.换挡操纵杆调整不当。
③诊断与排除:
a.检査换挡操纵杄的调整情况。如果异常,应按规定程序重新调整。
b.测量前进挡主油路油压。若油压过低,说明主油路严重泄漏,应拆检自动变速器,更换前进挡油路上各处的密封圈和密封环。
c.若前进挡的主油路油压正常,应拆检前进挡离合器。如摩擦片表面的粉末冶金有烧焦现象或磨损过甚,则应更换摩擦片。
d.若主油路油压和前进挡离合器均正常,则应拆检前进挡单向离合器,按照相关自动变速器维修手册所述方法,检查前进挡单向离合器的安装方向是否正确以及有无打滑。如果装反,应重新安装;如有打滑,应更换新件。
(9)自动变速器无超速挡:
①故障现象:汽车行驶中,不能从3挡升入超速挡;车速已达到超速挡工作范围,采用松加速踏板几秒钟再踩下加速踏板的方法,自动变速器也不能升入超速挡。
②故障原因:
a.超速挡开关故障。
b.超速挡电磁阀故障。
c.超速挡制动器打滑。
d.超速行星排上的直接离合器或直接单向离合器故障。
e.挡位开关故障。
f.油温传感器故障。
g.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
h.3-4换挡阀卡滞。
③诊断与排除:
a.进行故障自诊断,检查有无故障码输出。
b.检查油温传感器电阻值;检查挡位开关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输岀信号。
挡位开关信号应与选挡手柄的位置相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输出电压应与节气门的开度成比例。
c.检查超速挡开关。在ON位置时,超速挡开关触点应断开,指示灯不亮;
在OFF位置时,超速挡开关触点应闭合,指示灯应亮。否则检查超速挡电路或更换超速挡开关。
d.检查超速挡电磁阀的工作情况。打开点火开关,不启动发动机,按下O/D开关,超速挡电磁阀应有接合声音。若无接合声音,应检查控制电路或更换电磁阀。
e.用举升器举起车辆,使四轮悬空。启动发动机,使自动变速器在D挡工作,检查在无负荷状态下自动变速器升挡情况。
如果能升入超速挡,并且车速正常,说明控制系统工作正常。
如果能升入超速挡,而升挡后车速不提高,发动机转速下降,说明超速挡行星排中直接离合器或直接单向离合器故障。
如果不能升入超速挡,说明控制系统存在故障,应拆检阀体,检查3-4换挡阀。
f.在有负荷时不能升入超速挡,一般是超速挡制动器打滑。
(10)自动变速器无R(倒)挡:
①故障现象汽车在D挡能行驶而R(倒)挡不能行驶。
②故障原因:
a.换挡操纵杆调整不当。
b.R(倒)挡油路泄漏。
c.R(倒)挡及高挡离合器或低挡及R(倒)挡制动器打滑。
③诊断与排除:
a.检查并调整换挡操纵杆位置。
b.检査倒挡油路油压,若油压太低,说明倒挡油路泄漏,应拆检自动变速器。
c.如果倒挡油路油压正常,应拆检自动变速器,更换损坏的离合器或制动器摩擦片或制动带。
(11)自动变速器频繁跳挡:
①故障现象汽车行驶中,自动变速器出现突然降挡现象,降挡后发动机转速升高,并产生换挡冲击。
②故障原因:
a.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
b.车速传感器故障。
c控制系统电路故障。
d.换挡电磁阀接触不良。
e.控制模块故障。
③诊断与排除:
a.对电控自动变速器进行故障自诊断。
b.测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测量车速传感器。
c.拆下自动变速器油底壳,检查电磁阀连接线路端子情况。
d.检查控制系统各接线端子电压。
(12)自动变速器不能强制降挡:
①故障现象汽车以3挡或超速挡行驶时,突然把加速踏板踩到底,自动变速器不能立即降低一个挡位,汽车加速无力。
②故障原因:
a.节气门拉线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调整不当。
b.强制降挡开关损坏。
c.强制降挡电磁阀短路或断路。
d.强制降挡控制阀卡滞。
③诊断与排除:
a.检查节气门拉线、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安装情况。
b.检查强制降挡开关。在加速踏板踩到底时,强制降挡开关触点应闭合;松开加速踏板时,强制降挡开关触点应断开。如果加速踏板踩到底时,强制降挡开关触点没有闭合,可用手动开关。如果按下开关后触点能闭合,说明开关安装不当,应重新调整;如果按下开关触点不闭合,说明开关损坏。
c.检査强制降挡电磁阀工作情况。拆卸阀体,分解清洗强制降挡控制阀,阀芯若有问题应更换阀体板总成。
(13)自动变速器无发动机制动:
①故障现象:
a.汽车行驶中,当换挡操纵杆位于2挡位、1挡位或S挡位、L挡位时,松
开加速踏板,发动机转速降至怠速,但汽车减速不明显。
b.下坡时,自动变速器在前进低挡,但不能产生发动机制动作用。
②故障原因:
a.挡位开关调整不当。
b.操纵手柄调整不当。
c.2挡强制制动器打滑或低挡及倒挡制动器打滑。
d.控制发动机制动的电磁阀有故障。
e.阀体有故障。
f.自动变速器打滑g.控制模块有故障。
③诊断与排除:
a.先进行故障自诊断,按所显示的故障码查找故障原因。
b.进行道路试验,检查加速时自动变速器有无打滑现象。如有打滑,应拆修自动变速器。
c.如果换挡操纵杆位于S挡位时没有发动机制动作用,但换挡操纵杆位于L挡位时有发动机制动作用,则说明2挡强制制动器打滑,应拆修自动变速器。
d.如果换挡操纵杆位于L挡位时没有发动机制动作用,但换挡操纵杆位于S挡位时有发动机制动作用,则说明低挡及倒挡制动器打滑,应拆修自动变速器。
e.检查控制发动机制动的线路有无短路或断路;电磁阀线圈电阻是否正常;
通电后有无工作声音。如有异常,应修复或更换。
f.拆卸阀体板总成,清洗所有控制阀。阀芯如有卡滞,可抛光后装复。如抛光后仍有卡滞,应更换阀体板。
g.检测TCM各端子电压。要特别注意与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挡位开关连接的各端子的电压。如有异常,应进一步检查。
h.更换一个新的TCM试一下。如果故障消失,说明原TCM损坏,应更换。
(14)液力变矩器离合器(TCC)无锁止:
①故障现象:
a.汽车行驶中,车速、挡位已经满足离合器锁止条件,但锁止离合器仍没有锁止作用。
b.汽车油耗增大。
②故障原因:
a.液压油温度传感器有故障。
b.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有故障。
c.锁止电磁阀有故障或线路短路、断路。
d.锁止控制阀有故障。
e.液力变矩器中的锁止离合器损坏。
③诊断与排除:
a.先进行故障自诊断,检查有无故障码,如有故障码,按显示的故障码査找相应的故障原因。与锁止控制有关的部件包括液压油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锁止电磁阀等。
b.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在一定节气门开度下,如果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输出电压过高或电位计电阻过大,应予以调整。若调整无效,应更换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c.打开油底壳,拆下液压油温度传感器。检测液压油温度传感器,如不符合标准,应更换液压油温度传感器。
d.测量锁止电磁阀。如有短路或断路,应检查电路。如电路正常,则应更换电磁阀。
e.拆下锁止电磁阀,并进行检查,如有异常,应予以更换。
f拆下阀体板,分解并清洗锁止控制阀。如有卡滞,应抛光装复。如不能修复,应更换阀体板。
g.若控制系统无故障,则应更换液力变矩器。
(15)自动变速器润滑油容易变质:
①故障现象:
a.更换后的新自动变速器油使用不久即变质。
b.自动变速器温度太高,从加油口处向外冒烟。
②故障原因:
a.自动变速器油牌号不符合规定。
b.换油不彻底,仅仅更换油底盘内的油,而未更换液力变矩器和散热器中的油。
c.发动机冷却液进入自动变速器冷却油路。
d.汽车使用不当,经常超负荷或不正常行驶。
e.自动变速器散热器或管路堵塞、散热器的限压阀卡滞等。
f离合器或制动器间隙过大、过小,运动件配合间隙过小。
g.主油路油压过低,致使离合器或制动器在接合过程中打滑。
h.液力变矩器有故障。
③诊断与排除:
a.查问汽车行驶情况。若汽车经常超负荷运行或不正常驾驶(经常拖车或经常加速、超速行驶等),应改变汽车行驶状况,按规定要求行车。
b.如果行驶正常,应检查油面和油质。若油面过低,应按规定补充加油。若因混入其他液体而变质,则可能是自动变速器散热器破裂使发动机冷却液进入自动变速器冷却油路,对此,应更换散热器。若混有黑色固体颗粒,则为换油不彻底或离合器、制动器烧片所致。对前者,应进行循环换油,对后者,应拆检自动变速器。
c.若油面高度和油质正常,应检测油温。让汽车以中速行驶5~10min,待自动变速器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检查自动变速器散热器的温度。在正常情况下散热器的温度可达60℃。
d.若油温正常,应检测主油路油压。若主油路油压过低,应检查调压电磁阀及线路,调整节气门拉线,检修油泵、阀体及相应油路。
e.若油温过高,应检查自动变速器冷却系统。拆下进油管,中速运转发动机或自动变速器,若散热器无油流岀或流量较小,说明散热器或管路堵塞,也可能是散热器限压阀(旁通阀)卡滞在常开位置。
f.若冷却系统正常,则可能是运动件配合间隙过小,使油温升高;也可能是离合器或制动器间隙过小或过大,使压盘和摩擦片经常处于摩擦状态而导致油温过高。对此,应拆检自动变速器,调整各间隙,如有必要,更换相应零部件。
g.若以上检查均正常,则可能是液力变矩器损坏,应更换液力变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