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会在不同的气候下行驶,通常要求车辆在-40~40℃的温度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因此发动机冷却液必须具有低冰点和高沸点。 冷却液的冰点和沸点: 冷却液由液态凝结成固态的温度称为冷却液的凝点,又称为冷却液的冰点。冷却液沸腾时的温度称为冷却液的沸点。冷却液中防冻剂的比例不同,其冰点与沸点也不同,见表10-1。
冷却液冰点在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车辆维护时需要使用冰点仪(图10-22)检查冷却液的冰点,必要时更换冷却液。
冷却液的组成:
冷却液(图10-23)是软水、防冻剂和少量添加剂的混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含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能够有效防止水垢产生,保证冷却效果。防冻剂既可以防止冷却液在寒冷季节结冰,避免散热器、气缸体、气缸盖胀裂,又可以适当提高冷却液的沸点,保证冷却效果。最常用的防冻剂是乙二醇,乙二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稍有甜味、具有吸湿性的黏稠液体,它能以任何比例与水相溶。冷却液中还添加有防锈剂、泡沫抑制剂、杀菌防霉剂、pH调节剂、着色剂等。
防锈剂可延缓或阻止发动机水套及散热器的锈蚀或腐蚀。冷却液中的空气在水泵叶轮的搅动下会产生很多泡沫,这些泡沫将影响传热效果,泡沫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泡沫的产生,保证传热效果。冷却液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防锈剂和泡沫抑制剂会消耗殆尽,因此定期更换冷却液是十分必要的。冷却液在贮存过程中可能引起微生物滋长,使防冻液发霉变质,在冷却液中加入微量的杀菌防霉剂,可以保证防冻液在2~3年的贮存期内不会霉变。由于中性介质防锈剂效果较好,且防冻液在工作过程中会酸化,pH会下降,因此防冻液中需要添加pH调节剂,使防冻液的pH稳定在7.5~11之间。防冻剂中还会加入着色剂,使冷却液呈蓝绿色、红色、橘黄色或金黄色,以便识别。
冷却液的种类:
根据防冻剂的不同,常见的冷却液可分为乙烯乙二醇冷却液和丙烯乙二醇冷却液两种。
乙烯乙二醇冷却液有毒性,一般呈绿色;丙烯乙二醇冷却液无毒性,一般呈红色或橘黄色。
根据使用寿命不同,冷却液分为常规冷却液和长效冷却液,长效冷却液呈金黄色。
品质良好的冷却液通常色泽亮丽,接近标准色,同时还有芳香气味;变质的冷却液通常呈灰白色或褐色,有一层油状膜。
注意:不同型号的冷却液不能混合使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冷却液的回收与更换:
使用过的冷却液可能吸收冷却系统中的铅、铁、铝等重金属,同时它自身还含有防冻剂和添加剂,这些物质会污染环境,因此冷却液不能够随意排放,必须收集起来,然后由专业机构进行回收处理。
冷却液必须根据厂商的要求进行定期更换,具体更换周期参见用户手册。更换冷却液时,待发动机冷却后,应首先拆下散热器盖(使冷却系统与大气相通,以便冷却液顺利排放)然后在放水螺塞下摆放合适的容器,拧下放水螺塞,排尽冷却液。更换过程中应目视检查冷却液是否被污染(若已污染应冲洗冷却系统),同时确保冷却系统无泄漏,最后添加合适型号的冷却液,并进行排空气操作。
注意:发动机未彻底冷却前禁止对冷却系统进行任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