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点与结构。 柴油发动机ECD-Ⅱ型电控系统对喷油量与喷油提前角的控制方式与电控分配泵式电控系统有了很大的区别。 ①ECD-Ⅱ型电控系统特点。柴油发动机ECD-Ⅱ型电控系统对喷油量的控制是通过电控单元(ECU)对电磁溢流阀线圈的控制,再由正时开关溢流通路来实现的,也就是通过控制停止喷油的时间长短来控制喷油量。同时,在喷油提前角控制中采用了着火正时传感器来对燃烧室内开始燃烧的时刻进行检测,从而使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更加精确。 ②ECD-Ⅱ型电控系统结构示意图见表3-20。
③ECDⅡ型电控系统输入信号与ECU的信号处理情况见表3-21。
(2)主要控制功能柴油发动机ECDⅡ型电控系统控制功能归纳起来主要有八个方面,具体情况见表3-22。
(3)与ECD-I型电控系统的差异。
①ECD-Ⅱ型电控系统与ECD-1型电控系统的原理示意图见表3-23。
②ECD-Ⅱ型电控系统与ECD-型电控系统的主要差异见表3-24。
(4)喷油量控制原理。
油发动机ECD-Ⅱ型电控系统采用典型的分配式燃油喷射方式,由于其采用了电磁溢。
①D分析ECD型电控系统喷油量控制原理之前的几点说明见表3-25。
②电磁溢流阀的基本要求与组成特点见表3-26。
③电磁溢流阀工作原理。电磁溢流阀的工作主要分为平时状态、压缩喷射、辅助溢流与主溢流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a电磁溢流阀的平时状态见表3-27。
b.电磁溢流阀压缩喷射示意图与特性曲线见表3-28。
C.电磁溢流阀辅助溢流示意图与特性曲线见表3-29。
d.电磁溢流阀主溢流示意图与特性曲线见表3-30。
e.电磁溢流阀响应特性曲线示意图与特点见表3-31。
④喷油量控制方式。ECD-Ⅱ型电控系统对喷油量的控制方式有别于ECD-I型电控系统,具体情况介绍如下a.喷油量控制方式简图与控制特性曲线见表3-32。
b.泵角传感器中泵角脉冲发生器的结构与特点见表3-33。
C.泵角传感器中传感元件的结构与输出波形见表3-34。
d.泵角传感器中传感元件的特点见表3-35。
⑤喷油量的修正和控制。上面已经说过,ECD-Ⅱ型电控系统中的ECU是根据发动机转速与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信号来确定基本喷油量,且又依据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以及进气压力等信号来对喷油量进行修正,此外其还具有下面介绍的几种修正和控制功能。
a.ECD-Ⅱ型电控系统燃油特性修正控制功能见表3-36。
b.ECD-Ⅱ型电控系统其他修正控制功能见表3-37。
(5)喷油提前角的控制原理。
喷油提前角也就是喷油正时,它是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需要控制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ECD-Ⅱ型电控系统的一项主要控制功能。
①分析柴油发动机ECD-Ⅱ型电控系统喷油提前角控制原理之前的几点说明见表3-38。
②喷油提前角控制方式。ECD-Ⅱ型电控系统对喷油提前角的控制方式有别于ECD-I型电控系统,具体情况如下。
aECD-Ⅱ型电控系统确定喷油提前角的依据见表3-39。
b.曲轴位置传感器元件的安装位置见表3-40。
c.其他方面说明。在ECD-Ⅱ型电控系统中,厂家为了提高每个喷油泵喷油提前角的精度,每个喷油泵均具有经生产线实际测量得到的实际喷油提前角数据,而且还设置了修正电位器,该电位器安装在喷油泵上,通过对该电位器电阻值进行调整,就可对该泵的喷油提前角进行校正。
③柴油机ECD-Ⅱ型电控系统启动时喷油提前角的控制方式与特点见表3-42。
④着火正时传感器。柴油机ECDⅡ型电控系统中使用的着火正时传感器是用来检测实际的着火时刻的,并把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a.着火正时传感器的结构见表3-43。
b.着火正时传感器的特点见表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