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修注意事项: ①拆卸、检査和安装CD唱机时,要注意保护镜头和精密机械部件。手不要触及镜头透镜,清洗镜头时注意不要让棉纱和尘埃留在镜头上。 ②检修时,不要用眼睛直视激光光路来确定其是否接通。眼睛应尽可能保持远离激光拾音器30cm以上,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③注意防静电。人体通常都带有静电,一般不会有危害,但激光音视设备中的IC均采用COMS技术,其输入阻抗很高,人手上的静电碰到COMS电极会产生较高的电压,击穿电极造成IC损坏。对静电最敏感的部件是激光拾音器,它很容易受人体静电作用而被损坏。 正确的方法是工作台不要铺普通绝缘橡皮,应铺上防静电制品。可取一段导线将桌子与自来水管连接当搭铁线,有条件时可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和手套。 ④不要随便调整电路板上的电位器。打开机盖后,不要随手调整电路主板上的电位器。 这些电位器在机器出厂时已经过严格校对。 ⑤拆卸时要切断电源,同时要防止振动和用力过大而损坏内部器件。 ⑥小心拆卸表面安装IC。通常外围元件损坏的概率比IC损坏的概率大,不要随意拆卸I C。判明LC损坏时,应小心拆卸,尤其是表面安装IC。现在激光音视设备的前置放大器、伺服电路、CL484、CPU等C的焊接大多采用表面安装技术,与传统的DPI插脚安装方式的最大不同是其安装密度大,减少了PCB印制电路板的面积。 ⑦电源由于长期处于高温工作环境,易出故障,是检修判断故障的重点。 ⑧激光音视设备使用的IC大多是数字电路,按时钟信号的节拍工作,时钟信号的丢失会造成IC不工作。而时钟频率不起振和接线断路是经常出现的故障,检查IC故障时要注意检查时钟信号是否正常。 ⑨由于激光音视设备的机械系统结构精密,若未确定是机械系统故障,则不要拆卸。 若必须拆卸,应按图样要求进行拆装。 ⑩维修电路板时,烙铁的温度应保持在270℃左右;烙铁在电路板同一导线上的接触不
能超过3次;焊接或焊开时,不能给电路板施加过大的力。
①通电情况下测量电压要小心,以防止将IC引脚短路,烧毁IC。建议使用DF890类数字万用表,其内阻大,准确度高,表笔也较细,适合数字设备检修。
②当CD唱片变脏时,可用一块软布沿着放射线方向从中心向周边擦拭唱片表面,不要使用传统的磁带清洁剂清洗或抗静电保存。
③更换芯片元件时,不要使用已拆下的芯片元件;电容的负极不要过热。
2.CD唱机检修流程:
CD唱机故障类型主要有开机故障、读取故障和声音故障,其检修流程如图4-25所示。
3.CD唱机故障检修:
(1)常用检修方法:
①检修CD唱机放音机芯部分:
a.不读碟。放CD碟片时,经常不读碟,显示无片字符,则故障主要在激光拾音器识读部分。可能是激光拾音器聚焦不良,激光拾音器不到位或线速度不恒定等。
b.显示无曲目和分秒计数或计数不稳。由于碟片已经转动,说明激光拾音器聚焦、主轴、循迹伺服控制均无问题,故障主要是由信号弱、线速度不恒定或放大部分存在故障,需进行调整或检修c.显示正常但无声。显示器显示的曲目及分秒计数均正常,说明机芯部分从机械到DSP电路工作均正常,故障在机芯之后。
②检测激光拾音器电路a.检测激光二极管及其供电电路。激光二极管或其供电电路不良,会使激光拾音器无激光束发出,读不出光盘信息,CD唱机显示无盘。
CD唱机装入光盘后,激光拾音器在进给电动机的驱动下先移动到光盘信息的起始位置,即目录信号记录位置。到达该位置后,应有激光束从激光拾音器的物镜中发射出来,即
使不装光盘,激光拾音器也应有动作,不装光盘时因没有激光束反射到激光拾音器,CD唱机判定无盘而自动停机等待。利用该特点可对CD唱机进行试操作,以检查激光拾音器工作是否正常。
检查时,可将CD唱机的外壳打开,露出激光拾音器。操作出舱键时应有出盘动作,在不装光盘的情况下使托盘进入机舱。当光盘托架到位后,激光拾音器应有进给动作,而后聚焦镜头进行搜索动作。在聚焦镜头动作的同时,有红色激光束从激光拾音器中发射出来,从侧面一定角可以观察到。若无激光束发出,则激光二极管可能损坏或其供电电路不正常,检修时,应先除去物镜上的灰尘。
检测激光二极管的供电电路。集成块输出电压约为4.4V,激光二极管输出电压为0.2V左右。CD唱机在开始工作时,微处理器将启动信号送到集成电路,开始为激光二极管供电。若有供电电压,而激光二极管不发光,说明激光二极管损坏。
b.检测进给系统和聚焦环路。装入光盘或空的托盘进机舱后,应先有进给动作,然后有聚焦搜索动作。若无进给动作,应先检查进给电动机及其传动机构,再检查进给电动机驱动集成电路,主要是测其各引脚的直流电压。
如无聚焦搜索动作,应检查聚焦线圈和驱动集成电路。聚焦线圈的直流电阻约为6~15欧。驱动IC主要检查其各引脚直流电压。
③检测系统控制电路。若CD唱机不能启动、某些动作失常或操作失灵等,则表明系统控制电路工作失常,其故障原因有电源供电、系统控制电路外围元器件不良或系统控制电路本身异常等。检查时,先检查电源供电电路输出电压,再检查系统控制电路的外围元器件及相关的电路,最后检查系统控制电路,尤其是微处理器。
系统控制部分的故障检査应根据故障现象,对相关电路进行检査,主要是被控制电路或接口电路。例如,操作岀碟键时光盘托架弹不出,应查操作时微处理器是否有控制信号输出。若有输岀,则故障在驱动电路或电动机传动机构;若没有控制信号输岀,则故
障在驱动电路或电动机传动机构;若没有控制信号输岀,则故障在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的检测:
a.检查供电及工作电压。检查微处理器各引脚的直流工作电压,若某引脚电压与标准值不符,应进一步检查该引脚的外围电路。
b.检查时钟振荡电路。用示波器检查振荡信号的幅度、频率和波形,应与标准值相等。
若无信号,应更换晶体元件后再做进一步的检查。
c.检查复位电路。接通电源时,复位电路为微处理器提供复位信号。若复位信号没送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会工作失常或不工作。
d.检查微处理器的串行数据和时钟信号输出,这些信号都是5V的脉冲信号。
检查微处理器的传感信号输入端。若信号异常,应检查传感器(各种检测开关)及其接口电路。
(2)CD唱机常见故障检修:车用CD唱机常见故障:托盘不能开启;激光二极管无输出;唱机目录不能正确读出;激光拾音器聚焦不正确;激光拾音器跟踪轨迹有误;转盘(唱机)电动机转动不正常及信号处理电路失常等。
①按“ OPEN/CLOSE”键,托盘不能开启。故障原因:托盘电动机故障、断线;按键接触不良或电路不良;微处理器或加载驱动电路故障。
CD唱机均设有托盘到位检测开关或称加载限位开关,安装在加载机构组件上。当托盘到位时,此开关闭合,微处理器检测到此信号,启动CD唱机;当盘舱机构变形、加载机械故障或到位开关本身损坏时,微处理器将无法检测到此信号,CD唱机无法进入复位启动状②放入唱片开机后,显示“ NO DISC”,不能读出总曲目表。故障原因:CD唱片严重划伤;激光拾音器聚焦不良;伺服电器IC故障;激光拾音器被卡住。
CD唱机开机后,微处理器首先检查盘舱是否处于“ CLOSE”位置,若不是,则发出指令驱动抽屉式盘舱滑进,直至盘舱开关闭合。接着微处理器检查激光拾音器是否处于内圈零轨位置,若不是,则发出指令驱动激光拾音器向内圈移动,直至激光拾音器检测开关闭合。
然后微处理器发出“LDON”指令给APC电路,以开启激光。与此同时,聚焦伺服控制激光物镜上下移动3次左右,以搜索最佳聚焦点。当无聚焦正确(FOK)信号返回时,微处理器判定无CD唱片存在,CD唱机将停止工作;当有FOK信号返回时,微处理器立即驱动主轴电动机旋转,同时聚焦与循迹伺服工作,此时激光拾音器拾取的RF信号经前置放大处理后输出。当RF信号正确时(或不产生 DEFECT信号),RF-OK信号驱动伺服处理IC进行TE和FF闭环控制,同时数字信号处理电路IC对EFM信号进行PLL锁相,以恢复4.32MHz位时钟,并产生主轴电动机控制偏差信号,对主轴电动机实行CIV控制。解码电路对EFM信号进行EFM解调及CIRC解码,解码信息从唱片的TOC区输出并驱动显示。若无RF-OK信号输出,则5s后显示出错信息,表示无法导入TOC。
根据CD唱机的启动过程,对无法导入TOC的故障检修时,先检查激光拾音器能否内移,若激光拾音器已在最内圈,则可用手转动滑行电动机拖动齿轮,将激光拾音器拉到外圈,再通电观察激光拾音器是否能内移。若激光拾音器不能
内移,则可能是滑行驱动电动机拖动机构出现故障。其次,检査激光拾音器物镜能否上下移动,当激光拾音器移到最内圈后,聚焦伺服会驱动物镜上下移动几次,以搜索最佳聚焦位置(物镜不能上下移动时,表明聚焦伺服有故障,如聚焦线圈断路)。最后,按“PLAY”键,若主轴电动机能够转动表明聚焦伺服基本正常,因为只有当FOK信号产生时,主轴电动机才能旋转。主轴电动机旋转后仍无法读出TOC,则故障可能发生于循迹伺服。
③开机放入唱片后,激光拾音器不动作。故障原因:激光二极管受损或位移;聚焦线圈故障;线路IC损坏;机械部分故障。
当激光拾音器不能聚焦或聚焦不良引起唱机不能放音时,先采用观察法判定此故障是否由聚焦伺服系统引起。打开后盖,装入唱片试放,观察激光拾音器开机后是否立即上下移动2~3次做聚焦搜索,然后停在某一位置。若激光拾音器无动作或动作不正常,则可能是聚焦系统发生故障。应先查聚焦线圈,用万用表R×1欧档测聚焦线圈阻值,其正常值为20欧(循迹线圈阻值为4欧左右),若阻值过大或过小,说明线圈存在故障。有些唱机,没聚焦线圈阻值时,传动机构会稍有运动。
④唱机“死机”。通电后激光拾音器组件不能滑动,激光物镜没有聚焦搜索,甚至没有激光发出,CD唱机无任何反应,面板按键失灵,液晶或荧光显示器无显示或显示混乱闪动。
检修时,先打开唱机机盖,将激光拾音器组件缓缓推向外侧,打开电源,注意观察激光拾音器组件有无滑动,激光物镜有无聚焦搜索,有无红色的激光发出。若唱机有上述反应,
则说明微处理电路和伺服电路能进行基本工作,并未完全“死机”。用于推动激光拾音器组件部分时,应注意其齿轮的受力,不要把齿牙推断。然后检查机械部分和接插线是否被卡死或松脱。
a.检查供电电路。CD唱机通常使用三端稳压器或专用的稳压集成电路,直接在电源电路部分检査输岀电压,并测量和检査集成电路供电的各管脚和搭铁线脚,以防虚焊或搭锡粘连等。
b.检查集成电路复位端的电压。CD唱机电路中使用了单片机、复位电路使单片机中程序计数器指向起始地址,重新开始执行程序。正常工作时,复位端的电压为高电平(+5V)。
若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复位端仍不能跳为高电平,则数字电路处于不工作状态。
引起复位端不能升为高电平的原因:某个集成电路复位端被击穿;线路之间短路。复位电路通常采用斯密特触发器将低电平延时一段时间。
c.检查晶体振荡器电路和其他特征点的脉冲波形。系统工作需要稳定的时钟振荡源产生系统时钟,时钟源由晶体振荡器产生,即将振荡电路做在芯片内,对外引出两个端点连接晶振。在CD唱机的线路中,晶振提供的是16.9344MHz或8.4672MHz频率的脉冲。有的唱机中微处理器和数字处理器各使用一组晶振,有的则是一组晶振经分频电路后,引入多组功能电路。当晶振不能提供相应频率的脉冲时,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出现无显示、显示混乱或闪动以及面板按键失灵等故障。
d.检查单片微处理集成电路。单片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发生故障,导致CPU不工作而死机。可按照厂家给出的集成电路数据,对各引脚的电压和波形进行测试。
另外单片机的某些外围组件,可使唱机岀现机板按键或遥控器失灵、显示混乱等。打开机壳后盖,接通电源,观察激光拾音器有无滑动和聚焦搜索。若有,则说明微处理器和伺服电路都能工作,应着重检查外围电路。
⑤CD唱片位置不正确。若CD唱机在装好唱片并按动放音键后无声音,检查唱片是否放正。开机后
若未显示唱片的曲目数,而是显示符号,说明激光唱片的位置未放好。打开唱片舱,将激光唱片重新摆正后即可放音;检查激光唱机与放大器之间的信号线,将信号线反复拔插或左右互换,以判断是否接触不良或断线。
⑥CD唱机放音时不进片。若CD唱机放音时不进片,应先检查唱片是否损坏。可取出激光唱片对光检查,看有无漏光处或明显的划痕、油污。上述问题会引起激光拾音器失灵造减放唱中断。
若CD唱片正常,可反复按动放音键,观察能否恢复正常放音,因为激光唱机内产生的误动作也会使放音中断,重新启动几次可恢复正常。上述方法不能奏效时则要打开机壳,检查激光拾音器是否有脏物。若有脏物,可用擦镜头纸蘸酒精清洗激光拾音器,然后开机,用一张好唱片放音试听。在检查和清洗激光拾音器时,应在断电情况下进行,以避免激光灼伤眼睛。若机内电路损坏,应检修电路。
4.CD唱机的调整:
(1)机械调整当更换或拆卸光盘旋转机构、激光拾音器组件及进给传动机构部件时,通常应进行机械调整。
①调整光盘旋转平台高度。为使激光拾音器聚焦透镜与光盘间距不超出聚焦伺服调节机构的调节范围,调节方法如图4-26所示。
②调整激光拾音器座倾斜度。为使激光拾音器系统的光轴垂直于光盘,可调整激光拾音器座切向/径向倾斜调整螺钉,使检测波形达到最佳。
(2)光学电路部分调整:
①最佳眼图调整:
调整目的:使聚焦参考电压为零,以设定聚焦系统的工作范围。
调整方法:调整VR电位器,使RF波形最大且最清晰,如图4-27所示。
②聚焦增益调整:
调整目的:聚焦增益太小时,聚焦比较困难;聚焦增益太大时,聚焦不稳定。因此,必须使聚焦增益调到最佳点,即将聚焦增益特性曲线750Hz的增益设定为0dB。
调整方法:断开聚焦伺服回路,在聚焦测试点TP2输入750Hz的信号,当信号通过聚焦伺服回路出现在测试点TP1时,调节聚焦增益可变电位器VR。使TP1和TP2两点的电位相等,即图4-28中的a=b。注意:并非所有的CD都以750Hz作为基准,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③循迹增益调整:
调整目的:在光盘制造过程中,由于模具等的误差使光盘偏心,通过调整循迹增益,即能克服这些不足,使激光束始终落在轨迹上。
调整方法:断开循迹增益回路,在循迹增益测试点TP2输入1.0kHz、1.2kHz或1.5kHz信号,当信号通过循迹增益回路岀现在测试点TP1时,调节循迹增益可变电位器VR使TP1和TP2两点的电位相等,即图4-29中的a=b。
④聚焦偏置调整:
调整目的:使聚焦伺服电路能弥补光盘在制造及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缺陷。当激光拾音器在跟踪轨迹时,若光盘表面有灰尘或其他杂物,其聚焦深度将有所变化。若不能正确聚焦,循迹伺服也将受到影响,有可能出现跳迹现象。要求激光拾音器在探测到音轨上有异物时,聚焦伺服电路尽可能调整聚焦深度,进行有效聚焦。
调整方法:用带有黑带的测试盘片模拟光盘缺陷或尘埃颗粒,如图4-30所示。调整后应使RF波形中的小波形尽量减少;FE波形中a=b,能达到图4-31的理想波形为佳。
⑤循迹偏置调整:
调整目的:与聚焦偏置调整相同,为循迹伺服工作范围设定参考点,但聚焦偏置进行垂直方向补偿,循迹误差进行水平方向补偿。
调整方法:测试光盘、RF波形与聚焦偏置相同,差别为聚焦偏置测FE波形,循迹偏置测TE波形。调整与聚焦误差相同,尽量使RF信号中的小波形减少或消失,使TE信号中a=b。信号波形如图4-32所示。
⑥循迹误差平衡调整:
调整目的:循迹误差平衡调整目的是为提高循迹能力。
调整方法:将IkHz的信号输入至循迹伺服电路,使激光束沿音轨左右晃动,以模拟误差信号。调节伺服回路,使RF信号达到平衡。调整方法及其波形如图4-33所示。
⑦锁相环(PLL)调整:
调整目的:调整VCO(压控振荡器)电路,使4.3218MHz时钟锁定在其工作范围内。
PL的参考频率不断地与从光盘上提取的同步信号进行比较,当两频率相等时,PLL被锁定;若PLL调整不当,将引起光盘乱转或信号失落等现象。
调整方法:如图4-34所示。
1.检修流程:
检修VCD影碟机时,可借鉴检修CD唱机的方法,其故障检修流程如图4-35所示。
2.VCD的检修:
(1)VCD的检修方法:当VCD出现故障时,如无声无像、声像不稳等,先判断CD部分是否岀现故障,CD是声像的公共通道。播放一张CD音乐碟片,若能正常播放,显示稳定均匀,则故障不在CD,若CD碟片也不能正常播放,则先检修CD。
当故障在VCD时,应根据图像和声音的有无,进行故障部分划分。当声像全无时,应检查 CD-ROM解码器和MPEG-1解码器,因为这是数据的公共通道,而且由于声像解码互锁的关系,无论是音频解码或视频解码损坏,都会引起解码停止。对于CL480系列单片解码芯片,无论是音频解码或是视频解码损坏,都必须更换CIA80系列芯片。
另外,检修声像全无的故障时,还应考虑解码芯片和外围电路,如电源电路、时钟电路、DRAM电路和 EEPROM电路,若所有硬件和接线都未出现故障,可将同型机的EEP-ROM更换测试,观察 EEPROM内部软件是否有误。
当声音和图像只出现其一时,问题必然在解码输出以后,包括解码器至DAC电路的引线、DAC电路、时钟信号电路、同步信号电路、参考电压电路等,还有DAC以后的电制式编码电路和复合同步信号电路,彩色载波信号电路、电源电路以及输出放大电路。
(2)VCD常见故障的检修:其常见故障有碟片不旋转和无法读取目录信号等。
①碟片不旋转。初步诊断时主要观察激光拾音器组件的滑动控制、聚焦搜索和激光控制情况。激光拾音器进入内圈时,聚焦物镜应做上下搜索动作,同时激光管点亮呈暗红色。对于主轴电动机,应主要判断其旋转趋势,若存在旋转趋势,则可将检修判断位置移到主轴驱动单元。
FOK信号是详细诊断的关键检查信号,对主轴电动机是否旋转有直接影响。碟片不旋转故障的诊断流程如图4-36所示。
②无法读取目录信号:
初步诊断:检查激光组件滑动机构,在主轴电动机旋转时,激光组件离开原来静止的起始位置运行,激光拾音器读取目录。若检查时发现主轴电动机旋转后,激光组件很快由内向外滑行,说明跟踪伺服系统存在故障,可进一步检查滑动机构是否卡死、传动不良。
详细诊断:RF波形必须符合要求,维修手册通常提供该数值。其次注意眼图菱形孔的清晰程度。若RF波形图无法正常出现或幅值偏小,应检査跟踪伺服系统,包括跟踪线圈和跟踪激光传感器。另外,RF信号系统内的激光接收、
RF信号放大的异常都会引起眼图幅度下降。
若RF波形正常,可检测数字信号处理内的锁相环频率是否正确,若频率偏移过多,会使锁相失锁,以致影响位同步信号的提取。目录信号读取显示与子码译码和传输均有关联,排除故障时应逐一检查判断。检查流程如图4-37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