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车型:奔驰S320,底盘型号为W220,发动机型号为112型。
现象
据驾驶员介绍,近一段时间,该车的仪表板经常出现“AIRmatic”受障信息,而且车身逐渐出现倾斜现象。此故障在某修理厂进行了维修,更换了右前高度传感器,并且调整了前部车身高度,但是仪表板中的“AIRmatic”故障信息却变为持续显示状态。
方案
该车装配的是空气悬挂系统,“AIRmatic"信息的含义是该系统出现故障,车身高度功能处于失效状态。在检修前,笔者查看了车身外观状况,发现两个前悬挂气囊己被人为充气,由于充气过量,前部车身高度明显超出了规定范围。
连接STAR诊断仪进行自诊断,选择S级220165车型,在控制模块组中,选取“AIRmatic”电控系统,查询故障信息,显示内容如下:
C1132-OOl:Fault in component;22/8(Left front level sensor).含义为左前高度传感器B22/8存在故障,当前存在。
C1132-OOl:Fault in component;22/9(Right front level sensor).含义为右行高度传感器B22/9存在故障,当前存在。
C1132-OOl:Fault in component36/6y4(Right rear level control alve).含义为右后高度控制电磁阀Y36/6y4F在故障,当前存在。
执行故障码清除功能,这3个故障码都己法清除掉,说明故障真实存在。将车辆举升起,拆下两个前车轮,检查两个前部高度传感器,发现左前高度传感器B22/8的两条电线从插头根部断开。右前高度传感器22/9的检查结果更出人意料:线束插头根本没有插上,而是用扎带绑在控制臂上。将该插头重新插好,再将左前高度传感器的线路进行焊接修复。重新使用诊断仪清除故障码,C1132-001号故障码被成功清除掉,C1132-001和C1137-001故障码依然存在。
为了进一步确定故障原因,查阅WIS维修资料,得知右前高度传感器B22/9的线束插头为6针式,其中只使用了4个针脚:6号针脚和1号针脚分别连接SV电源线和地线,4号针脚和5号针脚分别连接信号1和信号2线路。实际检查线路,连接良好,将原车的传感器更换上去,C1132-001号故障码性质变为记忆性储存,说明新更换的高度传感器是不良品。
检修至此,只剩下C1137-001号故障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在试车的过程中发现,该故障呈间歇性出现,分析原因,有可能是线路接触不良造成的。右后高度控制电磁阀Y36/6y4集成在高度控制阀模块中,高度控制阀模块安装在前保险杠右后方,这是一个总成元件,上面连接有6条空气管、1个压力传感器,5个电磁阀则集成在内部。查阅WIS维修资料,找到电磁阀元件的线路连接图,如图1-1-124所示。
将前保险杠下护板拆下来,可以看到高度控制阀模块安装在AIRmatic空气电动泵的上方,因此,需要拆掉AIRmatic空气电动泵的安装支架,再拆下高度控制阀模块上的6条空气管,才能将高度控制阀模块取下来。使用万用表测量高度控制阀模块插座的6号针脚与其他针脚间阻值,结果只有6号与4号针脚之间的阻值为4m欧,其他的均为9欧左右,说明右后高度控制电磁阀Y36/6y4的线圈呈断路状态。由于该电磁阀集成在高度控制阀模块内部,只能做总成更换处理。
将新的高度控制阀模块安装好,启动车辆,按动仪表板中部的AIRmatic充气按钮,空气电动泵运转。当车身高度自动调节完成之后,右侧车身还是偏低。使用STAR 诊断仪进行车身高度复位,令3个高度传感器的数值均接近Omm。此时观察车身状况,依然呈略微倾斜状态,这说明需要重新对车身高度进行标定。
按照标准作业规程,在进行车身高度标定之前,应使用专用测量仪测量控制臂的夹角,然后将角度值输入诊断仪。但实际维修工作很可能不具备专用诊断仪,因此笔者总结出一个简单的操作方法,效果很好。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使用千斤顶(按情况可使用1—3个)将车身调整至正常高度的水平状态,然后在诊断仪的诊断菜单中,选择”Control module adaptations”功能,进入车身高度标定的操作界面。此时要输入一些数值,标准值范围为:前轴4.8~5.5,后轴为-1.9~-1.4。实际输入时可取中间值,然后按确定键,该数值即储存在AIRmatic 控制模块N15/2,而且3个高度传感器以目前高度值作为零度标定点,因此,在以后的车辆使用过程中,车身高度可一直保持现有状态。
备注
分析该车的故障原因,应该是右后高度控制阀损坏致使车身高度调节功能失效。但是在后期维修作业中,人为造成的故障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根据笔者的维修经验,高度传感器属于易损元件,在检修时要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高度传感器虽然是霍尔构造形式,但针脚间的阻值却在千欧级别范围内,这是它的独特性,希望检修人员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