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双龙主席轿车急加速困难

来自:来源网络
6年前
已收藏
收藏
阅读数
563
回复数
0

背景

韩国双龙主席轿车。

现象

该车急加速困难。之前进行过修理,但都没修好。 此车是车主开来的,但是无急加速、无高速,有一种进入后备燃油模式的感觉。在我们开始判断和维修时还发现,此车在玲车时不易启动,即使启动成功后,也会有怠速极度不稳、加不上速等症状;只有在热车时,怠速才能勉强稳住,但加速的感觉仍然不佳,且有时还有轻微回火及排气管过热发红等现象。

分析

由于此车属于稀有车型,我厂的红盒子、OB-91及OTC等检测仪都没能进入测试系统。该车装备的是奔驰公司直列六缸发动机,其发动机、布线及电脑部件与奔驰S320相似,但电脑的控制方式与奔驰S320不同。另外,该车还装有可变配气正时、智能节气门、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等。 经过分析,我厂的技术人员达成一致共识:此车的主要故障原因为混合气过稀,也就是说喷油量少或进气量多。

方案

为此,首先对进气系统进行如下检查: 01 检查进气歧管及其到MAF问的进气通道是否漏气; 02 检查PCV、EVAP、EGR等附属装置是否有泄漏、磨损或卡滞等现象; 03 检查可变配气正时装置是否正常; 04 检查智能节气门的初始开度,是否过大或位置传感器失真。 经检查,上述所有装置全部正常,无任何故障,这说明进气量正常。然后,对供油系统进行如下检查: 01 检查燃油压力,压力值为450kPa(4.5bar),且此压力能保持住; 02 检查喷油器,拆下6个喷油器,观察均比较干净,因为此系统已在来我厂之前进行过清洗和测试,都符合要求。在将其全部安装后,拔下一缸喷油器插座,插上喷油器试灯,此灯闪烁正常,但是在启动时较亮,启动后却比较暗。 这时,我们又怀疑是电脑的搭铁线或是各喷油嘴的火线虚接。经过一整天的时间,在无任何有关此车资料的情况下,将各个传感器的线束和电脑各接脚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各搭铁点均良好,各火线也正常,各传感器线束与电脑问的连接也正常。此项测试结束后,我们又将所有元件恢复并着车,但新的故障又出现了。现在只能打着一下,但很快就会自动熄灭。又将此车各线仔细地检查和测试一遍,仍没发现任何异常。 接下来,又试着将喷油器火线直接连在蓄电池正极上,着车未果;将喷油支架上的油压调节器真空管拔下(增大油压),着车,仍不见效果。 最后将油压调节器的真空管甩入装有半桶汽油的油桶中并放置在油面上部的汽油蒸气中,能着车,但怠速还是不稳,勉强能加速,但无急加速。这再次证明了混合气稀的故障原因。于是,用示波器对各传感器进行逐一测试,其结果为:水温传感器正常;智能节气门正常;喷油脉宽为2.1ms,且随负荷的增大而增大;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的电压为1.6V,且随进气量的增大而增大;曲轴,凸轮轴的信号正常;点火线圈初级、次级点火都正常。 此车虽与奔驰S320相似,但各传感器的数值及电脑控制方式却有很大出入,所以不可用奔驰的数据资料来维修,而现在的问题是电脑所有输出装置都正常。只有在输入信号上找故障,喷油脉宽2.1ms是否正常,我们无法根据资料来判断,但现在的故障和此车的实际情况说明喷油量不足、混合气过稀,也就是说,喷油脉宽2.1ms过短。 决定喷油脉宽长短的主要零部件有电脑、MAF、TPS、ECT等。TPS和ECT用示波器及万用表测量都符合要求,而MAF的信号电压用示波器测量时也能随进气量的增大而增大,再下来就是电脑了,难道是它坏了。由于我们这里不是特约维修站,所以无法随意更换电脑。于是,又进行了一次测试,用电压表和变阻器作为信号电源,将此信号顶替MAF传给电脑的信号。先是变为1.7V,启动车,不见效;调至1.8V时,再启动车,此时能怠速运行,但还是怠速不稳调至1.9V时,奇迹出现了,怠速很稳,无任何异常现象。这时我们边加大节气门开度,边调节滑动变阻器来增大MAF信号,转速可以明显升高至4000r/min,但是由于配合不是太好,时常有失速现象。这个结果令所有人都兴奋不已,最终的故障终于可以锁定在电脑和MAF上。假设MAF的值正确,而电脑计算出的喷油脉宽小;假设电脑正常,而MAF的信号较实际值偏低,则电脑会根据MAF偏低的信号值计算出较小的喷油脉宽导致混合气过稀。 但到底是电脑故障还是MAF故障,我们则无法再时一步的判断。为此,先购买了相对便宜的MAF传感器,更换后,怠速时的电压为1.88V,一切都恢复正常。为此,可以确定故障点在MAF上,其怠速时的正常电压应为1.9V左右,而原来的MAF电压只有1.6V,所以电脑根据1.6V的MAF信号,计算出的喷油脉宽为2.1ms,不足以供发动机使用,从而导致混合气过稀。

备注

第一,该车在我处修理了近10天,走了太多冤枉路。如果当初我们有此车的资料,知道怠速时MAF的信号电压为1.9V左右,估计最多几个小时就可以修复此车。由此可见,汽车资料的重要性。 第二,该车是在我们无任何资料的情况下修复的,但最终能将此车修复的原因有两个必备的因素: 01 对电脑控制发动机各系统原理十分了解; 02 能运用各种测试和实验来检测各个装置,并逐步接近故障点,最后将其排除。

上一篇下一篇
参与回答(0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nickname}}{{item.pubtime}}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1.nickname}}回复 {{item1.othername}} {{item1.pubtime}} 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查看全部回复{{item.replylist_count}}条 查看全部
收起回复 收起全部
{{isLoadList==1?'加载中...':(isLoadList==2&&(list.length <=3||(list.length>3&&!is_hidden))?'没有更多内容了':'查看更多回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