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318i右后轮爆胎的事故鉴定

来自:来源网络
6年前
已收藏
收藏
阅读数
609
回复数
0

背景

VIN: WBAAY71000CK02031 车型:宝马318i,底盘型号为E46,发动机型号为M42型。

现象

据车主说,一辆2002款德国原厂宝马318i轿车,在一个星期前的行驶途中,右后轮胎突然爆裂,同时引发了左前门安全气囊、左后门安全气囊和左侧头部(窗帘)气囊爆开。由于车辆已购买了保险,到特约维修站进行了事故定损。鉴定报告上注明安全气囊系统需要更换的元件包括以上3 个气囊元件,还有前乘客座椅识别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驾驶员座椅安全带张紧器等。然而保险公司对此存有疑问:一是轮胎爆裂怎么会触发安全气囊系统,难道车辆本身的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存在性能问题?抑或另有原因?二是特约维修站出示的鉴定报告单,是否扩大了索赔项目?于是将鉴定报告转来进行核审。

方案

笔者打开点火开关,确定目前的总行驶里程数为97697km。连接GT1原厂诊断仪,选择3系E46底盘车型,对全车的电控系统进行扫描。完成之后进入故障信息清单,此时可看到多个电控系统存储有故障码。针对本车检测的要求,首先选定MRS4 多方位乘员保护系统(即安全气囊系统),查询故障信息,显示内容如下: 07左后侧面安全气囊电阻过大,目前存在。 09头部安全气囊(ITS)左电阻过大,目前存在。 05左前侧面安全气囊电阻过大,目前存在。 91碰撞电码存储器,目前不存在,存储了至少一个电码。 70乘坐识别传感器,目前不存在。 上面的07、09、05号故障码与实际引爆的气囊元件相符合,而且故障性质均为当存在,因此,特约维修站对这3个气囊元件的鉴定结果是正确的。70号故障码的故障性质为记忆性,根据以往的检修经验,前乘客座椅识别传感器是易损元件,伴有间歇性故障特征。该传感器的功用是传送前乘客座椅占用信号,以便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判定是否触发与前乘客座椅有关的引爆元件。当然,在引爆触发过程中,传感器本身是不会损坏的,因此,这个鉴定结果是不正确的。另外,在诊断仪的故障清单中,没有与驾驶员座椅安全带张紧器相关的故障信息,实际检查中也没有发现安全带有绷紧迹象。由此判定前乘客座椅识别传感器和驾驶员安全带张紧器都无需更换,或者说与碰撞事故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鉴定报告中的这两项有增加维修费用之嫌。 91号故障码的含义是记录了一个曾经发生过的碰撞事故,该信息储存在控制模块的存储器中。现在的问题是,碰撞记录是否为爆胎所引起的,进而由此触发了安全气囊系统。我们都知道,目前新款宝马轿车的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具有记录碰撞过程中相关参数信息的功能,如发生频率、时间、行驶里程、当时车速等等。但由于该车装配的是MRS4系统,功能还没有那么完善,不具备记录各类碰撞参数的功能。因此,只能通过安全气囊的触发原理,对这一问题做合理的解释。 笔者经过仔细分析,认为爆胎引发安全气囊系统触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首先,在MRS4系统中,控制模块内部设置了一个碰撞传感器,该传感器主要是探测车辆垂直方向的加速度值,以此决定是否此引爆正面气囊(主、副气囊)。除此以外,控制模块外部还设置了2个侧向加速度传感器,该加速度值用于决定是否引爆侧面安全气囊(车门气囊及窗帘气囊),因此,在一次碰撞事故中,侧面安全气囊与正面安全气囊是可以不同时引爆。其次,可以想象,在行驶过程中,轮胎突然爆开,车辆瞬间发生侧向倾摆,即与车轴呈垂直方向(横向)的加速度值会发生锐变,该数值将由侧向加速度传感器探测到并传输至控制模块。而这一碰撞过程中,车辆依然继续前驶,车速的降低是渐进的,与车轴呈进行方向(前进方向)的加速度值不会发生锐变,因此引爆的结果存在合理性。再有,就是要确定一侧轮胎爆裂是否会引发另一侧气囊爆开的问题。按照惯性的产生原理,右侧轮胎爆裂,车身就会瞬间向右侧倾斜,相当于右侧受到强烈撞击,左侧气囊引爆以保护乘员,这也符合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总之,这次碰撞事故的角度和力度,与气囊元件触发的结果是吻合的。 接下来定损人员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存在作假的问题,如安全气囊根本没有引爆,爆开的气囊是事后装上去的。笔者解释说,如果是后装上去的,那么就不会记忆9 1号故障码,该故障码是无法通过人工手段进行设置的。没想到定损人员又继续提了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连安全气囊控制模块一起换掉了。为此笔者使用GT1诊断仪,查询了中央车身电子系统ZKE的故障信息,共有3个故障码,其中有一个故障码内容为: 91信息存储器,发出碰撞信息。 根据车身电气系统的控制原理可知,当车辆发行碰撞时,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在记录这个碰撞数据并触发相应的引爆元件的同时,也要向ZKE控制模块(基本模块GM)发出一个碰撞信息,促使ZKE控制系统解除中控门锁系统的锁止状态,以便乘客逃生。91号故障码因此也正好说明碰撞事故的真实性。那么是否还存在更极端的一种可能性,就是连ZKE控制模块也更换了。笔者完全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因为更换控制模块,必须使用专用诊断仪进行重新设码,否则中控锁及玻璃自动升降功能均会失效。至此,车主和定损人员对笔者的鉴定结论均表示满意,最后处理方式是:3个已引爆的安全气囊组件、破损的车门内饰板以及相关产生的费用由保险公司负责,其他费用则由车主自理。

上一篇下一篇
参与回答(0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nickname}}{{item.pubtime}}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1.nickname}}回复 {{item1.othername}} {{item1.pubtime}} 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查看全部回复{{item.replylist_count}}条 查看全部
收起回复 收起全部
{{isLoadList==1?'加载中...':(isLoadList==2&&(list.length <=3||(list.length>3&&!is_hidden))?'没有更多内容了':'查看更多回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