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车型:奥迪A41.8T轿车
现象
一辆奥迪A41.8T轿车,经检测整车技术状况并结合行驶里程,确定需进行大修,遂按照大修规范对各部件进行了解体检测和修理,竣工检验符合大修技术要求。出厂两天后,车主发现行驶过程中机油指示灯间歇性点亮,故障的出现与车速无关,但一旦发动机负荷发生变化,指示灯就会恢复正常。该车回厂返修,机修工认为是电路故障,电工认为是机械故障,双方都从各自的系统进行了分析、检测,但一个多月后故障仍未解决,只好将车交给厂里的技术人员处理。
分析
机油指示灯点亮的故障原因一般有机油压力传感器故障、机油压力传感器线路接触不良、机油压力过低(润滑系统故障)等。
方案
根据由易到难的故障分析原则,首先用解码器检测发动机故障码。经检测,发现有机油压力过低的故障码生成,但电控系统其它部分工作正常。 拆下机油压力传感器,经检查技术状况良好。检查机油压力,也在正常工作压力范围内,于是决定进行路试。在发动机主油道上连接压力监控表,并接上解码器,以便在路试中监测发动机的机油压力和故障出现时的数据流。 在路试时发现,当故障出现时机油压力回落,低于正常机油压力值范围,表明机油指示灯点亮是由润滑油路压力波动引起的。由于故障的出现与车速没有联系,但与发动机负荷有关,而发动机负荷变化时机油压力变化较大,因此可以断定故障原因很可能是主轴承或连杆轴承故障。 根据上述检测及分析结果,首先对润滑油路的管路连接进行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于是,拆下油底壳,并拆下机油泵、机油滤清器进行检查测试,两部件均工作正常。又拆下活塞连杆组,检查连杆轴瓦,技术状态也良好。 最后,拆下曲轴,检查曲轴主轴承,发现第一道主轴承有问题,其定位已经失效,其余主轴承技术状况良好。更换第一道主轴承,按维修质量要求完成装配。进行静态(汽车不行驶)油压测试,油压比维修前略有升高。进行动态试验(汽车在各工况行驶),油压稳定且符合规定压力要求。进行路试,未再出现机油指示灯点亮现象。交付车主使用后连续数周回访,故障彻底排除。
备注
就该故障本身而言其实非常简单,故障分析也不复杂,但反复检修长达一个多月,最后通过检测分析才彻底排除故障。从此例故障的排除过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01 工艺和质量是提高维修效率的关键。此例故障是由维修质量引发的,如果当时对轴瓦质量进行检验,对装配质量进行检测,就不会发生此故障。因此,为了提高维修效率,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修理工艺,在执行维护修理过程中,必须应用技术手段对维修质量进行检测,以保证维护修理后质量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否则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并发故障。 02 故障分析必须有理论支撑和正确的方法。此例故障应用解码、机油压力测试和部件测试等手段,准确地区分了电控系统故障或润滑系统故障。利用润滑系统工作的相关理论,把产生故障的原因罗列出来,并按由易到难、由外到的思路进行检查分析,准确、高效地定位故障点。 03 维修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应用理论和检测能力。在此故障分析过程中,不但要熟悉润滑系统理论,而且要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变。定性分析是一种大致的故障判别方法,定量分析是一种准确的分析方法。在本例中对滤清器、油泵进行试验就是定量分析,可以准确判定滤清器、油泵工作是否正常;对出现故障时油压的动态测试也是定量分析,可以准确判定润滑系统油压过低故障。恰当地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可以提高故障分析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