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2012款奔驰GLK260轿车,行驶89764km,用户投诉ECO功能不起作用
接车后首先查看该车的维修记录,此车2个月前来店里检查过此问题,当时更换了奔驰原厂的辅助蓄电池。外出试车,操作ECO按键,ECO指示灯可以正常亮起,但ECO功能无法起作用。用诊断仪对车辆进行快速测试,发现前部信号采集及促动控制系统(前SAM)有故障码(图1)按照故障码的指引,进入前SAM系统读取辅助蓄电池(G1/13)的实际值。发现G1/13的内阻和电压都超出了标准范围,且G1/13电压已经较低,无法起作用(图2)。起动车辆,让G1/13处于充电状态,并观察G1/13的电压变化情况。30 min后,其电压依旧维持在4.9 V不变,说明G1/13无法被充电。由于G1/13是2个月前刚更换的,考虑到新部件存在故障的可能性并不大,于是将G1/13从车上拆下,用车电器对其进行充电。30 min后,用万用表测量电瓶电压,已在12 V以上,继续对电瓶进行充电,确保其电量充足,然后装车重新测试。再次用诊断仪读取G1/13的实际值,结果其内阻和电压都在正常范围内,
进行路试,ECO功能正常,G1/13的实际值也在正常范围内。删除故障码后交车,并跟进使用情况,3天后用户再次进厂,故障复现。诊断仪测试,故障码与之前一致。再次对辅助电瓶充满电后,ECO功能又恢复正常,判断发电机没有对G1/13进行充电。从技术资料中找到了ECO功能的介绍,发动机控制单元(ME)是ECO功能的主控单元。在起动过程中,ME评估所有相关的影响因素,然后发出起动信号,前SAM通过直通线路读取该信号,并促动前部熔丝盒(F32)中的分离继电器和附加蓄电池上的附加蓄电池继电器。由此,车载蓄电池从车载电器系统中被隔离开来,车载用电设备由附加蓄电池供电,这可以防止驾乘人员感觉到电压下降。当ME检测到发动机转速达到400~700 r/min时,将停止起动过程,并将相应的信号通过底盘CAN传输至前SAM控制单元。然后,前SAM据此促动分离继电器和附加蓄电池继电器,分离继电器将车载蓄电池重新连接到车载电气系统,而附加蓄电池继电器将附加蓄电池从车载电气系统中断开。此时,车载电气系统的电能再次由车载蓄电池供应,另外,附加蓄电池的充电控制逻辑为如下。(1)如果附加蓄电池的电压过低,则停用发电机的输出限制模式(发电机管理),以便于对附加蓄电池充电(2)如果发动机起动时电压下降过大,则将发动机停机5分钟,使附加蓄电池能够得到充电。
(3)只有当发电机输出限制未启用且车载电气系统电压足够高时,附加蓄电池才切换到充电模式。
将诊断思路转移至检查辅助蓄电池为何没有充电,查看G1/13的电路图(图3)。由电路图可知,N10/1通过K114控制G1/13接入车载电气系统或断开车载电气系统,并且N10/1还通过一条信号线检测G1/13的电压。当车辆满足ECO起停条件时,ECO功能激活,N10/1促动K114闭合,从而使G1/13向车载用电系统供电。同样地,当N10/1识别到G1/13电压过低时,依旧促动K114闭合,确保发电机向G1/13充电,其电流方向刚好与供电相反。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影响辅助蓄电池没有充电的因素分别有:N10/1故障、发电机故障、车载蓄电池故障等。结合实际经验,在其他车型上遇到主电瓶故障引起ECO功能失效的案例,所不同的是那起案例没有故障码,判断车载电瓶故障的可能性更大。查看蓄电池的生产日期为15年11周(图4),至今已使用5年多了,用测试仪检测蓄电池,结果为更换电瓶。更换全新的蓄电池后试车,故障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