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振抖可分为车身抖动、转向摆振和转向颤振。 2.4.1车身抖动车身抖动是指车身和转向盘振动或横向振动,同时伴随着座椅的振动。造成车身抖动的主要原因是:传动系统不平衡或车轮总成(轮胎、盘式车轮及制动鼓或制动盘)不平衡,见图2-6。 2.4.2 转向摆振和转向颤振转向摆振是指沿转向盘转动方向,般车速为20~60km/h时出现的低频振动,常称为转向摆振。其主要原因是: 图2-6车身抖动示意轮胎径向变动过大,盘式车轮及轮毂变形等。 转向颤振是指沿转向盘转动方向,一般在车速高于80km/h时出现的频率较摆振高的振动,其主要原因是:车轮总成(轮胎、盘式车轮、制动鼓或制动盘、车轮装饰罩)以及转向杆系间隙过大,或车轮定位不当等,见图2-7。
关于转向振动故障的排除步骤如下:
步骤1:向顾客了解故障症状步骤2:通过试车诊断故障1)检查轮胎磨损情况。如果正常,进行下一步;如果不均匀,更换轮胎。
2)检查轮胎充气情况。如果正常,进行下一步;如果充气不足或过量,调整充气压力。
3)检查转向杆系。如果正常,进行下一步;如果磨损或间隙过大,需修理或更图2-7转向摆振和转向颤振示意换相应部件。
4)检查转向球节和车轮轴承。如果正常,进行下一步;如果磨损,更换相应部件。
5)检查减振器。如果正常,进入“步骤3”;如果损坏,更换减振器。
步骤3:检查车轮定心。如果偏心量过大,重新定心。
步骤4:检查轮胎偏摆。如果正常,进入“步骤8”;如果偏摆过大,进入“步骤5”。
步骤5:检查车轮偏摆。如果正常,进入“步骤7”;如果偏摆过大,进入“步骤6”。
步骤6:检查轮毂偏摆。如果偏摆过大,更换车轮或更换轮毂。如果更换轮毂,需重新进入“步骤5”。
步骤7:校正轮胎偏摆。
步骤8:检查轮胎车下平衡(见“2.4.3故障排除”)。如果正常,进入“步骤9”;如果失去平衡,进行更换。
步骤9:校正轮胎偏摆。
步骤10:检查轮胎车上平衡(见“2.4.3故障排除”)。如果正常,进入“步骤11";如果失去平衡,进行修理。
步骤11:检查车轮定位,作相应调整。
2.4.3 故障排除1.车轮定心检测方法沿整个圆周检测间隙,其间隙值不能超过设计值(设计值最大0.1mm)。
2.轮彀偏摆检测方法用百分表及磁性坐标来测定,见图2-8。设计值:径向偏摆小于0.05mm;横向偏摆于0.05mm。
3.车轮偏摆检测方法用百分表及磁性坐标来测定,见图29。设计值:径向偏摆(径向圆跳动)小于0.05m横向偏摆(端面圆跳动)小于0.05mm。如果需轮胎与车轮相位匹配用雷达坐标作记录。
4.轮胎偏摆检测方法用百分表及磁性坐标来测定,见图2-10。设计值:径向偏摆小于1.0mm;横向偏摆小于1.2mm。
如果新轮胎与新盘式车轮安装时,应按相位匹配,见图2-11。
盘式车轮上的白色点代表车轮最小径向偏摆点,轮胎上的红色点代表轮胎最大径向偏摆点,两者应对准安装。
轮胎上的黄色点代表轮胎最小质量,一般与气门嘴对准安装。
5.轮胎径向偏摆超标的处理方法首先,将轮胎及盘式车轮以气门嘴位置为起点分成12份,分别测出轮胎、盘式车轮的最大及最小的径向偏摆点,并用雷达图坐标列出,见图2-12。对轮胎偏摆各点(1~12)用直线顺次相连,对盘式车轮偏摆点(A~L)用直线顺次相连,再把各连线如A1、B2等进行长度比较。使具有最长连线的部分(即轮胎凸出部分)对准盘式车轮。
车轮(即轮胎及盘式车轮)用相位匹配法都不能使径向偏摆达到设计标准时(见图2-13),应采用轮胎磨削来修整轮胎进行校正。
6.车轮的车上平衡(就车式平衡)车上平衡机除能平衡车轮外,还可平衡制动鼓或制动盘以及车轮法兰,具体操作参见有关车上平衡机(即就车式平衡机)的使用说明,见图2-14。
7.车轮的车下平衡车下平衡是指将车轮拆卸下来,安装在平衡机上,对车轮进行单独平衡。车下平衡比车上平衡精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