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鸡蛋惹的祸

来自:亲亲腻
3年前
已收藏
收藏
阅读数
135
回复数
0

1.事故再现某年8月的一天上午10时许,天气晴朗,烈日当空,冯女士驾驶着小轿车行驶在笔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随着路面的起伏,轿车出现了顺,让冯女士忽然想起了轿车的后备厢内还有昨天在超市购买的几斤鸡蛋,回家时本应该把这些鸡蛋放进家中的冰箱内,一时大意把这件事遗忘了,现在也不知道后备厢内的这些鸡蛋是否破损。想到这里,冯女士立刻停车,打算查看后备厢内的鸡蛋。冯女士一边抱怨自己,一边打开车门下车。 如图20-1所示,冯女士丝毫没有觉察左后方驶来的公交车,就在冯女士下车的过程中,单某驾驶的21路公交车从冯女士的小轿车左侧的车行道驶来。


公交车司机单某发现冯女士打开车门下车时,公交车已经靠近冯女士的小轿车,单某立刻猛踩刹车并向左急打方向,由于当时公交车与冯女士的小轿车相距过近,公交车的车身长、车体笨重,冯女士在小轿车和公交车之间受到搓捻挤压,身负重伤,失去知觉。公交车司机单某当场拨打了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和120紧急医疗救护电话,冯女士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事发的第三日去世。
2.责任认定小轿车司机冯女士承担本起事故主要责任,公交车司机单某承担本起事故次要责任。 3.案例分析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五项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路边停车应当紧靠道路右侧,机动车驾驶人不得离车,上下人员或者装卸物品后,立即驶离”。小轿车司机冯女士在机动车道内临时停车没有紧靠道路右侧,停车时没有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停车后突然打开车门下车,这一系列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临时停车的规定,冯女士的交通违法行为是导致本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冯女士应当承担本起事故的主要责任。 公交车的行车记录仪拍摄了案发时公交车和小轿车的动态,事后据公交车司机单某的陈述,单某驾驶着公交车看到与自己同方向行驶的一辆小轿车在右侧的机动车道内停下了,当时公交车与小轿车大约有300的距离。单某边开车边寻思:“怪事,这辆轿车怎么会停在机动车道内呢?这一定是新手。”在靠近小轿车的时候,单某还特意放慢了车速,以便观察小轿车的动静。可是单某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公交车与小轿车即将擦肩而过时,小轿车的车门突然大幅度打开,一名女司机随即从车内出来。 尽管公交车司机单某迅速采取了猛打方向和急踩刹车踏板的应急措施,但是为时已晚,一起交通死亡事故就这样发生了。 单某驾驶公交车虽然属于正常行驶,出于交通安全考虑,单某已经意识到前方小轿车违法停车是不正常的“怪事”,会给过往车辆埋下安全隐患,在道路空闲、同方向有3条机动车道的通行条件下,却没有与前方的小轿车拉开足够的横向间距,当公交车靠近小轿车时,公交车司机单某才开始向左变更车道。公交车司机单某是职业驾驶员,缺乏防御性驾驶理念,对道路上出现的异常交通情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主观上的疏忽大意对本起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单某应当承担本起事故的次要责任。
4.特别提示本案中的小轿车驾驶人冯女士以生命为代价告诫世人,车辆行驶中途临时停车,一定要遵守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假如迫不得已需要在道路上临时停车,一定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严防因停车位置选择不当,或者因匆忙开车门下车而发生意外事故。 本案有个重要的情节被人们忽视了。当公交车驾驶人单某发现右侧的小轿车突然打开车门时,为了防止碰撞小轿车的车门,为了避开从车内出来的轿车驾驶人冯女士,公交车驾驶人单某迅速向左转动方向盘,这一应急措施的主观愿望和所产生的客观后果是不一致的。事故现场勘查发现,公交车与小轿车的接触痕迹,集中在公交车右侧的后部区域,这说明当公交车司机向左打方向时,公交车的右后侧与小轿车发生了剐擦,这是造成小轿车司机冯女士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 为什么公交车司机向左急打方向,公交车的车尾会向右甩呢? 如图20-2所示,汽车在转弯时,不仅车头会越出原来的轨道,车尾也会越出原来的轨道。车尾越出车辆外侧垂直平面的数值,称为车尾外摆值。
外摆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车辆的后悬。如图20-3所示,不同车辆的后悬尺寸是有很大差别的。
小型汽车的后悬m较小,外摆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型汽车的后悬M较长,而且车身的宽度几乎要占满市区道路的车行道。在大型汽车并行变道时,如果转动方向盘的角度大,车尾外摆的数值就大,就有可能与相邻车道的大车发生刚擦事故,如图20-4所示。
本书作者就曾经目睹过这样一起交通事故,如图20-5所示,A车、B车两辆大客车同向行驶,在A车向左变更车道的过程中,A车的右后角与B车的左前角发生接触,两车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事故发生在交通流量比较大的市区道路,当时车速并不快,事故发生之后,A车在前,B车在后,在相距不远的地点停下。两车驾驶员就事故责任争执不下,只好报警,让交通警察来裁定。交通警察到达现场,经过拍照和询问当事人,一时也难以裁决,只好让双方当事人去交警队接受处理。最终处理结果,双方当事人都负有事故责任,因双方损失都很小,调节双方各修各的车。假如当时A车驾驶员懂得大客车外摆值的原理,在相邻车道有同向行驶的大客车时,就不会向左猛打方向盘了,也就不会发生这起交通事故了。假如当时B车驾驶员懂得大客车外摆值的原理,就可以据理力争,摆脱交通事故的责任了。 现在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回到本案。本案的事故现场冯女士驾驶的小轿车停车位置并非紧靠道路右侧,而是在最右侧车道的居中位置,冯女士下车后的站立位置位于公交车所在的车道(图20-1)。当单某驾驶公交车到达小轿车的停车位置时,迅速向左打方向,公交车的右侧前半部避开了冯女士。但是,由于公交车的后悬长,大幅度打方向时车尾产生的外摆值大,公交车右侧后部进入了小轿车所在的车道,致使冯女士在公交车和小轿车之间受到拨捻挤压。假如当时公交车司机单某不是大幅度向左打方向,而是小幅度向左打方向,随后再向右回正方向,就能减少在这段时间内公交车车尾向右的外摆值,就能减轻对小轿车司机冯女士的搓捻挤压带来的伤害。

上一篇下一篇
参与回答(0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nickname}}{{item.pubtime}}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1.nickname}}回复 {{item1.othername}} {{item1.pubtime}} 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查看全部回复{{item.replylist_count}}条 查看全部
收起回复 收起全部
{{isLoadList==1?'加载中...':(isLoadList==2&&(list.length <=3||(list.length>3&&!is_hidden))?'没有更多内容了':'查看更多回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