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象。 电动汽车电源系统充电过程中,显示充电电压高、充电时间短,或者根本充不进电。已排除BMS问题。 2.原因分析。 电池组充电电压过高,有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 (1)电池或充电环境温度低; (2)电池寿命后期,内阻增加;
(3)电池实际容量已下降,仍以原来的倍率进行充电,相对充电倍率大;
(4)电池之间连接松动,连接内阻大;
(5)电池组荷电量已经很高;
(6)充电机故障,充电电流大;
(7)电池组长期贮存,首次充电即以较大电流进行充电。
电池组充不进电的原因可能是:
(1)电池内阻增加,或连接松动;
(2)电池组内部出现断路;
(3)电池组内部出现微短路状况。
故障的确定和处理流程与上面的基本相同,首先应排查外部因素,如环境温度和充电机,其次从电动汽车电源系统方面查找问题,分BMS和电池组,排除BMS问题,电池组分为连接部件问题和单体电池问题,排除连接部件问题,最终查单体电池的原因。
确定电池使用的环境温度,一般动力电池的充电温度在0℃~30℃,若低于0℃,充电电压会明显升高,温度过低,可能电压直接上升到保护电压值,根本充不进电。若充电环境温度低,将电池组放置于室温环境中,搁置足够长时间,对于大型电池组可以用小电流充电使其温度较快回升,室温下充电检查是否能充电正常。
若在正常温度下进行充电,电压仍偏高,可以通过阶跃充电检査系统的直流内阻是否明显增大。
同时通过BMS检测单体电压数据,若有某些电池电压偏大,其他电压正常,则可能是这些电池长期过充、过放,造成内阻增大甚至断路,更换此部分电池。若电压均一性比较好,检查单体电池电压之和与总电压数据比较是否相差过大,若差别较大表明电池组内部线路连接松动,须进行维修。
若上述均正常,并且排除了充电机故障,则可能是电动汽车电池组实际容量已经偏低,仍按原来容量的倍率进行充电,相对电流大,电压升高。此时应修改充电制度,以较小电流进行充电。
对于车用动力电源系统,充电过程中应开启通风系统,否则会出现高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