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车主更关心发动机与变速器的状况,常忽视制动系统的养护。往往等到发现制动系统工作不正常才进行检查维修,这样很有可能由于突发故障而导致制动失灵酿成事故。对于行驶中的车辆,停不住远比跑不动可怕。因此,只有经常对制动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才能保证它正常工作,进而保证行驶安全。
1.制动系统需要维护的基本部件有哪些?
(1)制动片制动片是制动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由于制动片属于磨损件,在保养方面需要格外注意。通常汽车都会设计制动片过度磨损提示功能,当制动片磨损至接近使用极限时,会亮起故障灯或发出尖锐刺耳的金属声来提示车主及时更换,但此时制动片的制动性能已经远不如新车状态,尤其是紧急制动时的稳定性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等到制动片磨损严重时再更换,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正确做法是常规保养时让维修技师对制动片进行检査,如果磨损接近极限就要换新件。日常驾驶时要留意制动系统的状况,如果感觉制动力度不如从前,或是制动踏板行程变长,都说明需要维护制动系统了。
(2)制动盘与制动片一样,制动盘也属于磨损件,通常更换2次制动片,需同时更换制动盘。当然不同车型由于制作成本与性能取向的差别,制动盘的磨损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在日常行驶中,一些小技巧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制动盘。例如,新车磨合阶段,制动系统同样也需要磨合,这时就需要温和地制动、慢慢进行磨合。如果新车状态下就粗暴驾驶,大力制动,很容易造成制动盘硬伤,影响使用寿命。
磨损严重或磨损不均的制动盘都应及时更换。长时间高速行驶后,制动系统温度很高,若马上洗车也会对制动盘造成一定的损伤。制动盘在冷水的冲刷下易产生轻微变形,对材料的刚性和强度也会有致命影响,经常以此方式洗车必然会对制动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制造工艺与成本等问题,不少车型在行驶一定里程后制动盘在制动时会出现抖动。尤其是高速行驶中,抖动更严重。长期抖动的制动盘也会对悬架与底盘造成损伤。
此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制动盘进行升级。制动盘升级通常分为原尺寸替换盘与加大盘。原尺寸替换盘的更换更为方便,由于使用同样的孔距与盘体直径,更换时只是一拆一装这么简单。高性能制动盘通常采用开坑(画线)或者打孔形式,这种设计可以使制动过程中制动片掉下的粉末顺着坑孔迅速排除,减少因粉末造成的打滑现象,从而提高摩擦力。
而加大盘由于盘体直径变得更大,即便使用同样的制动系统,最终得到的制动力度也会增强。但在换装时由于需要改变制动分泵的位置,就得额外安装转接桥甚至更换整个轴承座,同时也要配合更大的轮圈。
更高级别的制动盘采用分体式结构、陶瓷碳纤维复合材料材质等,在得到极致性能的同时价格也令人咋舌。而对于原厂升级与街道行驶来说,简单的升级已经足够应付日常使用,所以在这里不做过多介绍。
(3)制动液由于制动片与制动盘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热,致使制动液的温度升高。一旦温度超过制动液的沸点,就会产生气泡,掺杂在油管当中。而气体具有可被压缩的特性,最终将导致制动时出现制动失灵。而制动液具有吸湿特性,随着时间的增加其沸点会降低。所以在检查制动液量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对制动液进行定期更换。制动液壶上设有油位标识,一旦制动液低于下限就需要补充。切记,制动液不可混用。
常用的制动液有DOT3、DOT4两种。DOT后的数字越大,级别越高。DOT3与DOT4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沸点不同,DOT4比DOT3更耐高温。虽然制动系统进不了水分,但由于制动液具有吸湿性,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会吸收水分。制动液中水分越多,沸点也就越低。DOT5级别的制动液多用于赛车,虽然沸点很高,但吸湿性更强,更换周期会大大缩短,不适合一般民用汽车。
目前在市面上的乘用车绝大部分使用的都是DOT3以上的制动液。购买时尽量使用原厂指定产品,或是选择质量有保障的正规厂家所生产的制动液。
(4)制动液管对于注重制动脚感的驾驶员来说,更换制动液管也是一个极具性价比的升级项目。升级制动液管在橡胶管外侧包裹了一层结实的金属丝,也称制动钢喉。在更换制动钢喉后制动踏板的回馈力度会明显增强,给人一种顶脚的扎实感。
2.制动片养护有哪些要点?
制动片在使用中会逐渐磨损,当磨损到极限位置时必须更换,否则将降低制动效果,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大多数轿车采用前盘后鼓式制动器结构,一般前制动蹄片磨损得相对较快,后制动器制动片使用的时间相对较长。在日常的检查维护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正常行驶条件下,每行驶5000千米检查1次制动蹄片,不仅要检查剩余的厚度,还要检查磨损的状态、两边磨损的程度是否一样、回位是否自如等,发现不正常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②制动片一般由铁衬板和摩擦材料两部分组成,一定不要等摩擦材料部分都磨没了才更换蹄片。
③更换时要选择原厂件,这样才能使制动片和制动盘之间的制动效果最好。
④更换制动片时,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将制动分泵顶回。不能用其他撬棍硬压,否则易导致制动钳导向螺钉弯曲,使制动片卡死。
⑤更换制动片后,一定要踩几下制动踏板,以消除蹄片与制动盘的间隙。
⑥更换制动片后,需磨合200千米方能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
3.如何自己动手检查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自我检查步骤如下。
(1)检查制动液液量发现制动液量不足应及时添加。
(2)检查液压制动系统制动踏板的“脚感”踩下制动踏板,首先应能感觉出踏板的微小自由行程(符合各车型的要求),自由行程应在6~20毫米。继续踩下踏板,应有明显的阻力直至踩不动为止。如果踏板踩下去软绵绵的,没有明显的阻力,说明制动系统有故障,应进行修理;如果踩下踏板时,第一脚踏板非常低,而第二脚又恢复正常,但用力踩下踏板有微量的弹性,则表明制动管路里有空气。制动踏板踩到底时,应与驾驶室地板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应符合车型的要求。距离过小说明车轮制动器蹄片间隙过大,应进行调整。
(3)检查制动系统泄漏情况检查制动系统的技术状况,排除各连接部位的松动、漏油或漏气现象。
(4)行驶状态下的检查启动发动机,松开驻车制动杆,使汽车以20~3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在干燥平直的路面上踩下制动踏板,汽车应迅速减速及停车,且无跑偏现象。汽车制动后,当松开制动踏板并继续行驶时,应能顺利起步和行驶,而且在行驶中不转动方向盘时,汽车应保持直线行驶而不跑偏。当汽车行驶一段距离(不踩制动)后,要停车检查制动鼓(制动盘和制动片)的温度,应不烫手。
4.如何使用和更换制动液?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对制动液的使用和更换千万不能马虎,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如果不小心将汽油、柴油或机油混入使用合成制动液的制动系统,由于油液之间的不相容性,会降低制动效果。
②车辆正常行驶4万千米或制动液连续使用超过2年,就要更换制动液。
③有些车辆装有制动液液面报警装置,应随时观察报警指示灯是否闪亮,报警传感器性能是否良好。当制动液不足时应及时添加,应该保持在标定的最低容量刻度和最高容量刻度之间。
④在车辆正常行驶中,若出现制动忽轻忽重,要更换制动液,且更换前先用酒精将制动系统清洗干净。
⑤当车辆出现制动跑偏时,要对制动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分泵皮碗膨胀过大,说明制动液质量可能存在问题。这时应更换制动液,同时更换皮碗。
⑥换季时,尤其在冬季,如果发现制动效果下降,则可能是制动液的级别不适应冬季气候,此时应更换低温黏度偏小的制动液。
制动液的更换方法与步骤如下。
5.制动系统常见故障及原因有哪些?
(1)制动效果不良(制动偏软)汽车在行驶中制动时,制动减速度小,制动距离长。通常是由于分泵或总泵渗油,不能保证足够的油压;制动器有故障;制动管路破裂或其中渗入空气。
(2)制动突然失灵汽车在行驶中,制动踏板踏到底。制动突然失灵的原因有制动总泵或分泵严重漏油;制动总泵或分泵活塞密封圈破损,或制动管路中有过多的空气。如发生此情况,驾驶员应迅速连续踏制动踏板。发生制动失灵的故障,应立即停车检查。首先观察制动液罐中的制动液有无亏损,然后观察制动总泵、分泵、油管有无泄漏。
(3)制动跑偏制动时跑偏,特别是没有装ABS的汽车,控制不了方向,其原因为制动器磨损不均,总泵一个活塞油封膨胀、一个分泵漏油。
(4)制动抖动制动时摆振、方向盘弹手的原因为制动盘摆差超限,制动钳变形,制动片磨成锥形。发生此类情况,必须进厂检修。
(5)制动时有吱吱的响声一般为制动盘、制动片或制动鼓、蹄片磨损不平所致。
(6)无制动自由行程踏下制动踏板时感到既高又硬或没有自由行程,汽车起步困难或行驶费力,需判断制动液是否缺失;制动分泵、管路及接头处是否漏油;总泵、分泵零部件是否损坏。
6.汽车制动系统常见的预警信号有哪些? 启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时,汽车信号指示盘上的BRAKE灯提示没有放下驻车制动杆( Park Brake)。如果车在行驶时 BRAKE灯亮,而驻车制动杆已经放下,此时制动系统可能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某个制动器可能松动,需要及时检修。 严重的摩擦声表示制动系统需要检查,或需更换制动片。特别是对于大多数盘式制动器( Disc Brake)来说,制动时的尖叫声提示要更换新的制动片。 另外,制动时的感觉非常重要。正常的制动系统在制动时,会感觉踏板坚实,车子应立刻平滑地沿直线停下来。严重的抖动,朝一侧斜行,或者感觉踏板反应不灵敏,这些现象都应该引起车主的重视。
7.驻车制动器的检测和养护有哪些注意事项?
与制动踏板一样,驻车制动杆也有一个拉动的行程。通常规定,当驻车制动杆提拉到整个行程的70%时,驻车制动系统就应该处于正常的制动位置了。所以在检查驻车制动器的制动力之前,应该先找出这个70%的工作点,它可以通过数棘轮的响声来确定。把汽车停在比较安静的地方,慢慢拉起驻车制动杆,边拉边数棘轮发出的“咔嗒”声,直到驻车制动杆拉到尽头为止。然后算出响声总数70%的位置,即驻车制动杆的有效工作点。
把汽车开到坡度较大、路面状况良好的斜坡上,踩住制动踏板,挂空挡,将驻车制动杆拉到刚才确定的工作点位置,然后慢慢松开制动踏板。如果汽车没有滑动,就说明驻车制动器的效能良好。由于制动器内存在间隙,有时在松开踏板后,汽车会轻微滑动,然后才停住,只要这个滑动的距离很小,驻车制动器的效能就属正常。上坡和下坡应各做1次。
除了制动效能外,还应该检查驻车制动器的灵敏度。在没有坡度的路面上慢速行驶,缓缓地提拉驻车制动杆,感觉一下它的灵敏度和接合点。这种检查方法会磨损驻车制动器,所以次数不宜太多。
很多人以为,如果遇上制动系统失灵,可以拉动驻车制动杆来减速。其实这种做法是错的,因为驻车制动器并不精密,左右两侧的制动力分布不均,在高速行驶时拉动驻车制动杆很容易使其中一边的后轮抱死,发生侧滑,十分危险。正确的做法是通过降挡来减速,到车速很低时才拉驻车制动杆将车子停住。
此外,有些动力较大的汽车,在驻车制动器工作的情况下仍可起步。这样就会造成驻车制动器和制动器的磨损,发现后应该马上检查其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