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蓄电池的检查:

来自:柒分醉
4年前
已收藏
收藏
阅读数
157
回复数
0

1.蓄电池的分类: 按蓄电池使用电解液和正负极材料的不同,蓄电池可分为铅酸蓄电池和碱性蓄电池两类,具体如下图所示。


2.电弛容量和寿命的愙响因煮: 蓄电池容量除与极板片数、尺寸(面积、厚度)极板的多孔性等构造因素有关外,使用条件(即放电电流、温度、电解液密度)对蓄电池容量的影响也极大。 (1)硫酸电解液的浓度和纯度: 硫酸电解液的浓度和纯度对蓄电池容量及寿命的影响,具体见下表。
(2)充电: 电池使用初期或经常充电不足,硫酸铅会变成坚硬、致密的晶体,充电时不易转变成二氧化铅和铅,失去可逆作用,使容量明显降低,即产生所谓的硫酸盐化的现象。过充电会使极板变松,活性物质脱落,加速板栅腐蚀,从而降低蓄电池容量及寿命。一般蓄电池充电量为实际放出电量的110%-130%,若充电量超过150%即为过充电。 (3)放电: 蓄电池放电电流密度对容量影响极大,容量随放电电流增大而降低。放电电流密度越小,放电深度越浅,电池寿命越长。
放电电流越大,极板孔隙内硫酸消耗越快,孔隙外的硫酸来不及向孔隙深处扩散,就已被表面生成的硫酸铅堵塞,造成极板内部大量活性物质不能参加化学反应,导致蓄电池实际容量减小。放电电流越大,蓄电池端电压下降越快,则允许放电时间越短。蓄电池输出的容量越小,放电“终了”现象越提前出现,若继续放电,则导致过放电而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一般为保护蓄电池,放电都设置终止电压,放电时不允许低于终止电压,小电流放电终止电压为1.75伏/单格,大电流放电为1伏/单格。 因此在使用蓄电池时,切勿进行大电流放电,在启动发动机时,规定每次启动时间不应超过5秒,再次启动的间歇时间为10~15秒。 (4)电解液温度: 电解液温度降低时,电解液的内阻增加,离子运动速度变慢,同时由于低温时电解液黏度大,不易渗入极板内部参加化学反应,使反应速率变慢,导致容量减小。一般情况下,温度每下降1摄氏度,小电流放电时蓄电池容量约减小1%,大电流放电时,容量将减小2%。冬季用起动机启动汽车时,一方面低温使容量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强电流放电使蓄池端电压降得很低,常常造成点火困难。这就是冬季启动时感到蓄电池电量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5)自放电: 蓄电池在放置过程中,容量自然下降的现象叫电池的自放电。电解液中有害杂质引起自放电是电池的外来因素,因为正负极板自溶引起的自放电是电池的内在因素,所以蓄电池的自放电是自然现象,但电池极板的自溶是很小的。 一般全免维护蓄电池自放电相对较小,充足电以后在25摄氏度下可放置3个月以上;普通蓄电池充足电以后在25摄氏度下放置60天容易损失20%~40%的容量。一般蓄电池储存电压最低不能低于122伏,这是防止硫酸盐化的最低要求。 (6)终止电压: 根据放电率的不同,终止电压也不同,大电流放电时规定较低的终止电压; 反之小电流放电时则规定较高的终止电压。 根据放电电流和
极板种类的不同,终止电压也不同。固定型蓄电池电解液较多,放电中电解液密度变化较少,因此即使很多活性物质转化为硫酸铅,但电池电压变化不大。这时如果继续放电,将生成过多的硫酸铅而损坏极板,故应取较高的终止电压。 反之汽车启动用蓄电池的电解液浓度较高,液量较小,放电时电解液浓度变化较大,即使活性物质转化为硫酸铅的量不大,电压降低也较大,因此选取较低的放电终止电压值也不会对极板有何损害。

上一篇下一篇
参与回答(0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nickname}}{{item.pubtime}}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1.nickname}}回复 {{item1.othername}} {{item1.pubtime}} 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查看全部回复{{item.replylist_count}}条 查看全部
收起回复 收起全部
{{isLoadList==1?'加载中...':(isLoadList==2&&(list.length <=3||(list.length>3&&!is_hidden))?'没有更多内容了':'查看更多回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