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箱通风系统

来自:DW
3年前
已收藏
收藏
阅读数
194
回复数
0

缸体的排气通风系统也一直被不懈地研发。缸体和周围的空气环境的压力比产生巨大的压力落差,也对机油消耗产生影响。 此外,精简零件在研发中也受到极大的关注。所以在发动机主机外只保留一条管道用于导引被净化过的含汽油燃气。 这个系统包括如下的部分:缸体中的粗油气分离器;粗油气分离器模块,拧紧在缸盖罩盖上:使用软管( Verschlauchung)导引净化过的含汽油燃气;机油在缸体内的回流通过单向阀进入油底壳内的飞溅隔板,如图5-33所示。


粗油气分离器是缸体的一部分。通过在迷宫式的密封装中的方向改变,有一部分机油被分离出来,这部分被分离出的机油通过缸体中的回流油道流回油底壳。回流油道终点位于油位之下,如图5-34所示。
初次经过清洁的含汽油燃气从缸体中通过一个通道流向缸盖,最终到达精油气分离器单元。在这里含汽油燃气首先经过旋风过滤器的清洁。这些被分离过的机油流出旋风过滤器流入一个单独的油道,通过缸体流回油底壳中,该油道的终点也位于油位之下。单向阀防止在不正常的压力差产生时,机油被从油底壳里反向抽出。在运动挡性质状态下(较强的横向加速度)有可能回流油道会空置,因为机油在油底壳中被晃至一侧。 同样,在此情况下,回流油道的单向阀会保持闭锁,这种阀门的原理基于叶片阀被清洁过的含汽油燃气通过单级的压力调节阀被导引用于燃烧。这种压力调节阀可对0mbar到正常空气压力之间的范围进行调节。气体供应系统中的压力差决定在什么位置进行导入。 清洁过的混合燃气经粗油气分离器清洁,并通过压力调节阀的含汽油燃气被导引用于燃烧。通过自动开关的止回阀实现气体控制,该止回阀集成在粗油气分离器单元中在发动机停机时,止回阀会恢复到起始位置,在废气涡轮增压器侧开启,在进气管侧关闭。 全负载运转(增压运转):如果增压空气管道普遍超压,止回阀1会自动关闭。由于缸体内压和涡轮增压器进气侧的压力差异,此时止回阀2会开启,如图5-35所示,含汽油的燃气被吸人涡轮增压器怠速运转和低荷载运转(无增压运转):无增压运转中,进气管中的负压会打开止回阀1,并关闭止回阀2。被清洁过的含汽油的燃气通过进气阀被直接输送去燃烧,如图5-36所示缸体通风(PCV,聚氯乙烯):缸体通风系统、粗油气分离器及压力调节阀安装在同一个模块单元的阀盖中。连接在蜗壳前的排气管和缸体通风阀上的标定孔完成了缸体的通风。因此,通风系
统被设计成只在无增压运转时实施通风,如图5-37所示。
例如:一辆迈腾轿车搭载1.8L.TS1发动机,启动后发动机怠速不良,并伴有“叽叽的异响:踩下加速踏板时异响消失,松开加速踏板时异响声变大。 故障分析:读取相关数据流,发动机怠速转速为1000r/min,发动机的进气量为2.1g/s氧传感器的信号电压为0.02V。由数据流可知发动机在进气量低于正常值(3.0~5.0g/s)且混合气过稀的情况下,怠速转速却高于标准值。经分析推断发动机有额外的进气量,即发动机进气系统漏气,导致有一部分气体未经过空气流量传感器就直接进入气缸参与燃烧。于是重点对空气流量传感器之后的进气系统进行检查。当断开进气歧管与油气分离器之间的曲轴箱强制通风管的一端且用手堵住该管口时,发现故障现象全部消失。解体油气分离器后发现其阀门的膜片损坏。 故障排除:更换油气分离器后启动发动机,故障排除说明:油气分离器的阀门开闭取决于阀门弹簧的弹力、进气歧管真空度及曲轴箱压力这3个要素。在正常情况下,发动机息速时油气分离器的阀门是关闭的,但是当阀门的膜片损环后,阀门就处于常开状态,导致发动机活塞一直从曲轴箱内抽气,从而使曲轴箱内出现真空度。当曲轴箱内的真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空气从曲轴的油封口处被吸入曲轴箱内,当一定量的空气在曲轴前油封口处流动时,发动机就会发出“叽叽”的异响。踩下加速踏板时,在废气涡轮增压器的作用下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度减小,异响就会消失;松开加速踏板时,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度增大,异响就会更大。

上一篇下一篇
参与回答(0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nickname}}{{item.pubtime}}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1.nickname}}回复 {{item1.othername}} {{item1.pubtime}} 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查看全部回复{{item.replylist_count}}条 查看全部
收起回复 收起全部
{{isLoadList==1?'加载中...':(isLoadList==2&&(list.length <=3||(list.length>3&&!is_hidden))?'没有更多内容了':'查看更多回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