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素:影响容量的因素

来自:思念的微笑
4年前
已收藏
收藏
阅读数
1583
回复数
0

蓄电池容量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有结构因素和使用因素。 1.结构因素对蓄电池容量的影响。 极板厚度越小,电解液渗透越容易,活性物质利用率越高,蓄电池的放电性能就越好。 极板上活性物质的实际表面积越大,同时参加化学反应的活性物质就越多,蓄电池的放电性能就越好。提高活性物质表面积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加极板片数:二是提高活性物质的多孔率。 国产蓄电池极板面积已统一,每对极板面的容量为7.5A·h。容量C与正负极板总片数N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计算


如增大极板的面积、提高活性物的多孔率等都可以提高蓄电池的容量。

2.电解液温度。 电解液温度降低时,蓄电池容量减小,如图4-10所示。这是因为电解液温度降低,其粘度增大,电解液渗入极板内部困难;同时电解液温度降低时,电解液电阻也增大,使蓄电池内阻增加,蓄电池端电压下降。因此,电解液温度降低时,蓄电池容量减小。实验证明,电解液温度每下降1℃,缓慢放电时蓄电池容量约减少1%,迅速放电时蓄电池容量约减少2%。 由于电解液温度对蓄电池容量影响较大,因此,冬季寒冷地区使用蓄电池时,应加强对蓄电池的保温。 3.电解液密度。 适当增加电解液的密度,可以减小蓄电池内阻,提高电解液的渗透速度,使蓄电池容量增加。但密度超过某一数值时,由于电解液粘度增加时渗透速度下降,蓄电池内阻增大,并加速极板硫化,使蓄电池容量下降。电解液相对密度过低时,将使电解液中参加反应的硫酸根离子不足,从而影响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容量。电解液相对密度和蓄电池容量的关系,如图4-11所示。
实践证明,电解液密度稍低有利于提高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和容量,有利于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冬季在保证电解液不结冰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使用密度稍低的电解液。

上一篇下一篇
参与回答(0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nickname}}{{item.pubtime}}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1.nickname}}回复 {{item1.othername}} {{item1.pubtime}} 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查看全部回复{{item.replylist_count}}条 查看全部
收起回复 收起全部
{{isLoadList==1?'加载中...':(isLoadList==2&&(list.length <=3||(list.length>3&&!is_hidden))?'没有更多内容了':'查看更多回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