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主缸-工作原理

来自:润田
4年前
已收藏
收藏
阅读数
993
回复数
0

在一次完整的制动过程中,制动主缸的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静止阶段、制动力施加阶段和释放阶段。


1.静止阶段当制动踏板未被踩压时,制动主缸活塞及皮碗处于静止状态,且各个活塞的前皮碗位于旁通孔与进液孔之间,储液罐通过这两个孔与制动主缸连通,如图5-3所示,制动液可以自由地进出制动主缸,以满足其热胀冷缩的需要。
2.制动力施加阶段如图5-4a所示,当制动踏板被踩压时,后腔活塞及皮碗向前移动,待旁通孔被关闭后后腔高压区压力升高,且高压制动液进入制动轮缸,建立制动压力。但低压区的压力降低制动液经进液孔进入该区域,防止其产生真空,如图5-4b所示。与此同时,在后腔液压和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前腔活塞及皮碗也向前移动,前腔高压区的压力也随之升高。若继续踩压制动踏板,前、后腔的压力继续升高,使前、后制动器制动。
若与后腔连接的制动管路发生泄漏,后腔不能建立液压压力,后腔活塞将直接顶触在前腔活塞上,并推动前腔活塞前移,前腔依然可以建立制动压力。若与前腔连接的制动管路发生泄漏,前腔不能建立制动压力,前腔活塞直接顶触到制动主缸缸体上,于是后腔仍然可以立制动压力。
3.释放阶段当制动踏板释放之后,制动主缸前、后活塞及皮碗制动轮缸活塞在各自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回位。但是,由于制动液的黏性和制动管路阻力的影响,制动液不能及时流回到制动主缸并填充因活塞后移而产生的空间,因此在旁通孔开启之前,制动主缸前、后腔高压区中都将产生一定的真空度,而此时低压区的压力大于高压区的压力,于是低压区的制动液便从皮碗与缸壁间的间隙进入高压区以填补真空,同时,储液罐中的制动液经进液孔进入低压区如图5-5a所示。当活塞完全回位后,旁通孔已经开启,由制动管路中回流而多余的制动液便经旁通孔进入储液罐,如图5-5b所示。

上一篇下一篇
参与回答(0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nickname}}{{item.pubtime}}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1.nickname}}回复 {{item1.othername}} {{item1.pubtime}} 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查看全部回复{{item.replylist_count}}条 查看全部
收起回复 收起全部
{{isLoadList==1?'加载中...':(isLoadList==2&&(list.length <=3||(list.length>3&&!is_hidden))?'没有更多内容了':'查看更多回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