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系统之双节温器结构、控制原理

来自:&小农
3年前
已收藏
收藏
阅读数
947
回复数
0

1.双节温器结构。 为了实现发动机缸体的温度迅速升高,同时缸体的温度比缸盖温度稍微高一些设有两个节温器,两个节温器装在一个支架上。两个节温器采用的是“ expansion elements(膨胀元件安装在节温器内,里面填充石蜡,受热膨胀会顶起升程销,升程销带动节温器盘来打开大循环)原理。为了监控冷却液温度,冷却液温度传感器(G62)装在节温器2上其结构如图7-8所示,安装位置如图7-9和图7-10所示,测量的是缸盖出水口的温度。


采用双节温器的优点如下: ①气缸体的温度可以升高得更快,因为冷却液在温度达到105℃之前会一直在气缸体内 循环。 ②由于气缸体温度较高,降低了曲柄连杆机构的摩擦,使机油的黏度降低。 ③由于缸盖的温度稍低一些,燃烧室的温度也就低一些,好处是增加充气效率,同时 减小爆震倾向。
2.双节温器控制原理。 为了控制冷却系统内的温度,冷却液流量的1/3用于冷却缸体,2/3用于参与冷却缸盖,主要用来冷却燃烧室,流速和温度,是通过节温器的橫截面积来控制的。由于两个循环系统的温度不同,所以开启的温度也就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两个分开的节温器。由于缸体循环的压力高,所以使用的是双行程节温器,来实现精准的温控开启。如果使用的是单行程节温器,就需要一个更大尺寸的节温器盘保证压力高时开启。但由弹簧力的作用,节温器将只在高温的时候打开。如果采用双行程节温器,在达到开启温度的初期,只需要一个小尺寸的节温器盘就能打开。由于受力面积小,反向作用力也就小,所以节温器在精确的温度控制过程中可以精确打开。在节温器盘移动一段距离后,小节温器盘驱动一个大节温器盘来打开节温器的整个横截面,如图7-11所示。 ①冷却液温度低于87℃,两个节温器都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升温快,如图7-12所示。冷却液流经下面这些元件:冷却液泵→气缸盖→节温器支架→小冷却液箱→机油冷却器→冷却液罐。
②冷却液温度介于87~105℃时,节温器1打开,节温器2关闭,从而将气缸盖的温度设定在87℃,气缸体进一步升温,如图7-13所示。冷却液流经下面这些元件:冷却液一气缸盖→节温器支架→小冷却液箱→机油冷却器→冷却液罐→散热器。
③气缸盖温度设定在87℃,气缸体温度达到105℃,两个节温器都打开,如图7-14所示。冷却液流经下面这些元件:冷却液泵→气缸盖→节温器支架→小冷却液箱→机油冷却器→废气再循环阀→冷却液罐→散热器→缸体→节温器。

上一篇下一篇
参与回答(0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nickname}}{{item.pubtime}}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用户头像
{{item1.nickname}}回复 {{item1.othername}} {{item1.pubtime}} 回复
回复图片
用户头像
上传
查看全部回复{{item.replylist_count}}条 查看全部
收起回复 收起全部
{{isLoadList==1?'加载中...':(isLoadList==2&&(list.length <=3||(list.length>3&&!is_hidden))?'没有更多内容了':'查看更多回答')}}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