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复前的检测。 ①蓄电池外面无变形、漏液、发热、极柱损坏等现象。 ②电解液无明显浑浊或发黑等不良现象。 ③用万用表和蓄电池容量表分别测量蓄电池电压及容量,检查蓄电池内部无短路、断格。 ④所修复的蓄电池使用时间通常在2~3年。 ⑤蓄电池的端电压不能低于标称值。 (2)修复方法。 ①打开安全阀(图2-14),检查蓄电池电解液是否发黑。 ②加入电解液。用吸管将蓄电池高效修复剂由排气孔注入,如图2-15所示。对于10A·h的蓄电池,每个小孔加入5mL高效修复剂。若蓄电池电解液不足,应加入补充电解液,所加液体应恰好覆盖极板2mm,即液面要在最低液面和最高液面之间。 ③初始容量检测。将加好电解液的蓄电池立即接入修复仪放电柜进行放电。当蓄电池放电到10.5ⅴ时做好放电时间(初始容量)记录,然后关闭报警开关,继续将蓄电池深放电至1~2V,注意深放电只可进行1次。 ④修复蓄电池。将深放电结束的蓄电池和修复端子相连接,如图2-16所示,进行修复充电。 ⑤再次放电检测。将充电结束的修复蓄电池和放电检测端相连接,如图2-17所示,每个蓄电池终止电压为10.5V,记录放电时间。 ⑥再次修复充电。将放电、充电结束的蓄电池和修复端子相连接,再次修复充电。
(3)修复后封口和配组。
①将修复好的蓄电池盖上安全阀,擦净蓄电池上盖。
②修复后的蓄电池放电时间达10min以上,表示被修蓄电池容量已达85%以上,可以交付使用。
③经过放电的蓄电池,根据开路电压及放电时间多少分别进行配组。将开路电压差在0.1V以内与放电时间差在5min以内的蓄电池配成一组使用,3个或4个蓄电池的容量差越小越好。
(4)修复注意事项。
①蓄电池是否充满及修复时间的换算。
a.蓄电池是否充满的测量。大容量蓄电池用密度计测量,密度一般在1.28g/cm3左右,越高越好。
b.修复时间按下式计算。
蓄电池修复电流与修复时间的关系见表2-3。
②进行蓄电池修复时的注意事项。
a.在整个修复过程中蓄电池必须要保持在电解液充足的状态下,不能缺少电解液。充电过程中,如果有的加液孔中电解液变少了,要及时补充。
b.充电过程中会冒泡,属正常现象,但要注意不能让电解液溢出加液孔;若溢出,及时用吸管吸掉。
充电过程中,电解液可能出现发黑、浑浊现象,需及时用吸管吸掉,再补充上新的电解液。若黑色杂质较多,这样的蓄电池基本不能修好,只能报废。
d.充电过程中,蓄电池有温升,用手摸有温感,但不得烫手。
e.蓄电池电解液有腐蚀性,不得接触眼睛和身体各部位,并要远离小孩和家人。
f.应根据蓄电池标称容量选择合适的充/放电电流。
g.加水时必须要加补充液或纯水,不能用矿泉水或者开水,更不能用自来水。
③修复中的判别。
a.修复中,应经常检査蓄电池壳体温度(可以用手触摸感觉),如局部温度高于其他部位温度时,或是某个单格电解液沸腾,析气严重,用手电筒一照即可看到白色气体冒出,说明此处极板有短路现象,这种蓄电池不能修复。
b.修复30min,测量蓄电池电压,还低于11V,可能是蓄电池内部断路,这种蓄电池应报废。
C.蓄电池局部发热严重,这可能是蓄电池单格内部发生短路,这样的蓄电池不能修复,需要开盖维修。
④蓄电池寿命终止的表现。
a.蓄电池实际容量降低到额定容量的50%以下。
b.充电时蓄电池发热严重。
c.充电快(充电时间大为缩短)、放电快(自放电严重)。
d.各种性能大幅度下降,而且极其不稳定。例如充电发热、电池外壳变形,会产生短路、断路现象,甚至发生爆炸,更严重的是蓄电池长时间充电而充电机不变换灯,造成充电机烧毁或引起火灾等,需格外注意。
⑤确保修复效果。
a.蓄电池本身的质量应该有保障,如极板及各种状态正常,蓄电池的初始检测放电时间应大于30min。
b.蓄电池维修仪器的修复作用和正确的维修方法。
C.蓄电池配组时的精细程度,特性完全一致是性能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