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佳点火提前角的确定。 由于点火提前角的影响因素很多,且关系复杂,因而点火提前角控制一般不采用模型计算法。通常采用的是用实验的方法获得的各特定工况下的最佳点火时间,并作为最佳点火提前角控制标准参数存人ROM中,非特殊工况点的最佳点火时间则是在工作中由CPU通过查寻和插值计算的方式得到。在ROM中,还储存有根据大量试验确定的各种修正参数和控制程序,用于在发动机温度变化、起动工况、爆燃等情况下的点火提前角修正控制。电子点火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原理如图6-6所示。 2.点火时间控制过程。 发动机的转速、空气流量(或进气管压力)、温度等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输入电子控制器,控制器的微处理器经查寻(特殊工况参数)、计算(插值与修正计算)后得到当前工况和状态下的最佳点火提前角θ最佳,并与当前的点火提前角θ当前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不一致,则立刻对点火时间进行调整。 ECU根据相关传感器和点火开关输入的信号识别发动机的工况与状态,通过分析与处理,确定当前工况与状态下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并与当前实际的点火提前角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状态下均处在最佳点火状态。
3.点火提前角控制的基本内容。
电子点火控制系统工作时的实际点火提前角包含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和修正点火提前角。
初始点火提前角:由曲轴位置传感器信号与曲轴转角的对应关系确定的点火提前角。比如,某发动机把G信号后的第一个Ne信号过零点作为点火基准点,该信号过零点为活塞压缩行程上止点前10°,那么该发动机点火系统初始点火提前角就是10°。不同类型发动机的初始点火提前角会有所不同。
基本点火提前角:由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通过查找和插值计算所确定的点火提前角。
修正点火提前角:由计算机根据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负荷信号以外的有关传感器及点火开关的信号对点火提前角进行修正的点火提前角。
电子点火控制系统所涉及的点火提前角控制内容见表6-2。